产业结构优化 让港城“轻装”前行

2009-7-23 0: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见证:上世纪70年代,长江村是一个人穷地薄的小滩涂,如今年生产总值超过了26亿元。对长江村的变化,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董事长郁全和最了解,他在这里工作了50多年。1974年,郁全和代行长江村书记职责,当时的目标就是要让全村百姓吃饱饭。郁全和带领村民平整土地,科学种田。1978年,长江村成为农业上的先进典型,村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郁全和告诉记者:“农业搞好之后只能吃饱肚子,靠农业根本不能富起来,所以搞工业经济是必然的选择。”长江村的村办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起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村里建办了胶木五金厂、并线厂、服装厂、无锡船厂张家港分厂。1994年,总资产8000万元的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长江村跨进了亿元村行列。目前,长江村形成了以电梯导轨制造为核心的工业体系,同时拥有多家酒店以及房产公司和物流公司。郁全和介绍说:“目前,我们的产业比例是:工业经济占70%,三产经济占25%,农业经济占5%。” 
    成就: 长江村的发展历程是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否发达,产业结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是一次次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张家港经济的一次又一次飞越。 
    沙洲1962年建县时,基本无工业基础,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超过1亿元;1986年撤县建市之初,我市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57%,第二产业比重占61.93%,服务业仅占14.5%。
    进入21世纪,我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市、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全市工业不断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本形成了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三足鼎立”的工业发展格局,我市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2008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62.8∶36,与1986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2.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1.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的进步和三产繁荣。2008年,我市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1600元,同比增长10.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市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载体建设,使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1986年,我市的服务业增加值仅为2.08亿元,只占GDP的14.5%,而到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已达到450亿元,所占比重超过36%。 
    畅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产业比重必然呈下降趋势。我市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应更加注重产业的关联效应,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关系。从产业结构优化方式来看,应更加关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体制完善的重要作用。 
    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阶段,我市将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接扩大内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市发改委提出了发展有机硅、重型装备、新能源锂电、光伏等四大新兴产业,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800亿元年销售规模,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精品钢材、压力容器、特色纱线、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物流等六大产业基地,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3200亿元年销售规模,成为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记者感言:在曾经贫瘠的这块土地上,张家港人依靠改革开放的政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和奇迹,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成长,将进一步优化全市的产业结构,创造“协调张家港”的新辉煌。(李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