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湖南汽车产业振兴之路

2009-7-22 0: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提起湖南,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再往下想,或许会想到“广电湘军”、“体育湘军”、“出版湘军”等等,这些在全国都算得上首屈一指。人们较少提到湖南的汽车产业,“到2005年,湖南全省生产整车还只有10万辆左右,在全国汽车总产量中,湖南所占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地位,这样的格局,一度让湖南在中国的汽车版图上“相形见绌”,也不断警醒、激励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后发赶超”。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这种改变,也看到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湖南汽车产业发展蓝图。(7月18日《湖南日报》,《狂涨产业版图湖南省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近几年,吉利、北汽福田、众泰、菲亚特等汽车制造企业先后入户湖南,促使湖南汽车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全方位的飞跃,也铺就了湖南汽车产业值得期待的发展之路。为什么在几年时间,湖南的汽车产业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改观?为什么地处内陆的湖南能够吸引众多的国际国内一流汽车企业亲睐?笔者认为,以下几大优势,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是决策优势。任何一项事业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对一省而言,振兴产业,富民强省,更需要具有长远眼光、宏大视野、富有魄力的领导者。跻身于汽车产业风云多变的竞争格局之中,湖南汽车产业要从弱到强、发展壮大,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不行,没有谋深谋远的规划不行,没有高瞻远瞩的决策不行。2007年,湖南汽车产业发展迎来第一个转折点。省委书记张春贤与近百名湖南汽车业界的各路英豪面对面,深入探讨湖南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当时,正值湖南汽车产业生死抉择、进退攸关的关键时刻。省委书记的决心和魄力,带来的是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全新定位:重点支持整车发展,支持配套企业加速发展,整合省内资源引进业内战略投资者,重视资本市场。“后发赶超”的决策便成了湖南近两年发展汽车产业执着不变的精神动力和信心指南。两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发展,迎来了湖南汽车产业的全面振兴。2009年,当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张春贤立即主持召开湖南汽车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已到了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必须抓紧进一步明确方向。当前是最好的机遇,也是最后的机遇。”掷地有声,鼓舞人心,敏锐的洞察力和英明的决断力,直接促使了2009年的湖南汽车产业的重大改观。随后,长丰集团与广汽集团正式联姻,成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后的首个战略重组案例,广汽集团与菲亚特集团签署总额为7.4亿美元的乘用车项目决定落户长沙。
  
  二是政策优势。省委书记的“深情厚意”,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情有独钟”、重视有加,带动了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发展产业、富民强省的干劲和信心。当然,再好的领导,再好的决策,还需要政策来落实。近两年,湖南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指导性强的政策措施,汽车产业用地、销售、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扶持措施也相继出台。不仅如此,在这些制度、措施之外,针对汽车产业发展湖南还提出“特事特办”政策,远的如前几年对吉利汽车的支持:为了给吉利提供便捷的物流,位于湘潭九华工业园入口处的长潭西高速收费站往前移了三公里,还开辟了专门通向厂区的匝道;基地要扩建,180亩的土地立即平整出来;吉利扩招员工,相应的公交线路马上跟进;吉利轿车投放市场,政府给予采购优惠,湘潭出租公司一次就采购了几百辆;近的如不久前实现的长丰集团与广汽集团的联姻,广汽集团与菲亚特集团乘用车项目落户长沙。“这里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菲亚特集团(中国)董事长孟斐璇的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三是市场优势。“如今的湖南再不是当年的三湘”,强大的市场消费能力让各大汽车销售商大为吃惊。2005年底,湖南私家小轿车总数只有15万辆,而到2008年就已经增长到43万辆,平均每年增长10万台以上。今年1至6月,湖南销售的小轿车达10.5万台。再具体点说,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长沙5月21日-25日为期5天的车展,观展总人数高达41.56万人次,销售新车10590辆,销售金额22.96亿元,创造了湖南车展史上新的奇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是吸引众多汽车企业落户湖南的直接动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湖南汽车需求的不断攀升,特别是地市级二级市场的扩大,湖南汽车需求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四是人才优势。“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历来以人才辈出、重视人才著称,特别是这两年,湖南省委更是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通过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技术、后天的经济,一流的教育支撑一流的经济。”在汽车产业里,湖南可谓“术业有专攻”——作为国内唯一一个汽车车身先进技术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技术制造实验室每年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输送400多位高端人才,产学研在这里得到了无缝链接。这个汽车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未来将成为助推湖南乃至全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五是交通优势。“湖南已成为中国中部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战略角度来讲是一个最重要的市场。”菲亚特集团(中国)董事长孟斐璇的认识是所有投资湖南的汽车企业领导人的共识。近两年来,湖南的交通区位优势更为明显。一是省内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14个市(州)全部以高速公路连接,以长沙为中心实现了3小时到达所有市州的交通速度;二是出省通道方便快捷,三纵(京广、枝柳、大湛)、三横(石长、湘黔、湘桂)铁路网,3条国道主干线、7条国道,纵贯东西南北。“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束缚,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湖南省委的战略眼光决定了湖南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
  
  六是集群优势。中部六省中,安徽的奇瑞、江淮,江西的江铃、昌河,湖北的东风,河南的宇通、日产等,都是国内汽车行业中响当当的品牌,集群化优势十分明显,值得湖南学习、借鉴。纵观湖南,300余家规模以上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正呈燎原之势,轻、中、重卡商用车系列和越野、轿、客乘用车系列的多品种全面发展的产品格局已形成。在湖南吉利、北汽福田、广汽长丰等整车企业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内,众星捧月般集结了大大小小1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任何汽车的85%的配套生产,在湖南都可以就地解决。
  
  发展汽车产业,湖南必须要有时代眼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按照“后发赶超”的既定决策,大步跨进。有此几大优势,相信湖南制定的“到2012年,新增汽车制造等4个过千亿元产业”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