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厦门:昨日荒岛今日巨港

2009-7-22 0: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张新忠
    在过去的一年里,厦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560亿元,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53.89亿美元。2008年,厦门的物流业增加值为108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9%。如今,厦门80%以上的企业,是外向型企业,每4个厦门人当中,就有一个从事与外贸、物流有关的工作。在伟大祖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厦门港也将成为 “亿吨大港”。
    不妨这么说,从厦门海堤开始了厦门交通发展之路,从经济特区开始了厦门经济腾飞之路,从厦门港保税区开始了厦门国际强港之路……厦门今日的一切,要从1953年6月17日,移山填海的丰碑——厦门海堤开始破土施工说起。
交通之火:从“连接北京”到“联结世界”
    如果没有海堤,没有桥梁,厦门就只是一座荒岛。20世纪50年代初的厦门,还是我们国家的海防前线。大陆的物资要运到厦门,厦门的情报要连接北京,出于战略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山填海工程——高集海堤开始修建。厦门海堤是厦门交通发展史上的丰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更是厦门经济发展的起点。
    1949年冬,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回厦门,就曾建议在厦门海峡建一条石堤把厦门和集美连接起来。以这样 “移山填海”的方式,变厦门岛为半岛。此后,陈嘉庚三次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修建厦门海堤,都得到毛主席的赞同和批示。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国家1953年毅然从国库中拨出1300多万元兴建海堤。
    为了厦门人民能 “连接北京”和毛主席心连心,1万多名海堤建设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在高集海峡上建起一座2000多米长跨海长堤的恢弘历史。1955年9月竣工。1956年,铁轨铺到海堤,厦门通火车了。1962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海堤时,题词 “移山填海”四个大字镌刻在高集海堤高崎一端的海堤纪念碑上,以表彰修建鹰厦线军民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创下的丰功伟绩。其为我国史无前例,世界也属罕见。
    近半个世纪来,厦门海堤为厦门特别是为它的经济建设发挥了脊梁骨的作用。1991年12月,厦门大桥通车,承担了公路运输的主要任务。后来,海沧大桥又建设起来,人们进出厦门岛的通道又有了新的选择,厦门海堤在公路运输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弱化。但是,火车依然日夜奔驰在海堤上,海堤依然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仅据厦门火车站的统计。1980年,列车年货运量达300万吨,年客运量80万人次。到了2009年,货运量已经超过了1500万吨。虽然厦门杏林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定位为我国铁路发展综合物流体系的前沿试点,但是厦门海堤也远远没有达到没落的地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它仍将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路通了,桥多了,厦门的经济发展也步入了高速路。从厦门海堤开始,厦门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交通业的奇迹:厦门海沧大桥是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钢箱梁悬索桥,翔安隧道是厦门岛在东部方向上建设的第三条对外通道,也是国内建设的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此外,厦门还建成了第一座隧道内立交桥,全国转弯半径最小的山体隧道国际旅游码头专用通道、全国最长的城市公路隧道梧村山隧道、全国首座隧道内立交钟鼓万石山隧道、风景最美的环岛隧道干群。这些隧道共有10多个,加起来的总长超过25公里,接近环岛路的长度,相当于厦门环岛路的长度。
    如果要用车辆保有量看厦门的发展,1949年,厦门本岛仅有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拥有4辆大客车和2辆小汽车。2008年,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直逼58万辆。2008年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6.56亿元,其中公路建设70.02亿元、港口建设26.1亿元、铁路建设13.08亿元。整个 “十一五”期间,厦门陆海空交通硬件的投入将高达600亿元,其中道路建设的投入将不少于250亿元,厦门交通将迎来60年一遇的大发展时期,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中央决定加快实施福厦铁路以及厦深和龙厦铁路的建设,这是自鹰厦铁路建成、厦门铁路沉寂了50年后的重新启动。
商流之火:从“经济特区”到“世界强港”
    厦门特区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局部试验到全方位开放的过程。1980年10月,厦门成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1989年5月和1992年11月,国务院相继批准岛外的海沧、杏林、集美辟为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的现行政策;1990年12月创办了火炬高科技开发区;1992年11月设立象屿保税区……一个又一个 “新区”在厦门大展手脚、创造辉煌,厦门不愧 “特区发祥地”的称谓。
    如今,着力推进平板显示、汽车、电力电器等18条百亿元产值以上产业链、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在先进制造业、
    软件、金融、服务
    外包、旅游等10
    个方面加强与台湾
    的产业对接与合作,
    实现两岸携手战胜危
    机、共同发展。厦门是台
    商投资密集的地方,厦门市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厦门已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厦门产业朝阳似火,如火如荼。
    2008年厦门全市进出口454亿美元,2008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3万标箱,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的献礼,2009年,厦门港港口吞吐量将突破亿吨,步入我国 “亿吨大港俱乐部”。厦门市已建成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运输网络的布局和集疏运能力开始产生规模效应。雄踞于中国第七、全球第十九位。特别是厦门港地处上海和香港、深圳等大港之间,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又是祖国两岸大三通的最前沿,现有通往世界各地的远洋航线及国内航线,已逐步奠定国际中转港的地位。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厦门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港口腹地的发展,又促进做强做大港口经济。如今,厦门市建成了 “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浏五店物流园区”多种功能类型的物流园区,获批火炬园、翔安两个国家B型保税物流园区,其中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已然形成一个 “保税物流航母”战斗群。厦门与周边地区如广东梅州市、江西赣州、新余、南昌等地业已开始实施落实公铁海联运项目,使厦门港的腹地大大增强,厦门物流如虎添翼。
    从经济特区到世界强港,从东南偏隅到海西龙头,从一个保税区发展到 “保税物流航母”,厦门始终践行先行先试,发展为先,突飞猛进,狂飙突进。
物流之火:从“散兵游勇”到“支柱产业”
    60年前,从地处厦门岛中心的莲坂到集美,要用半天的时间,而现在所用不超过半小时。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象屿保税区时,象屿还只是厦门岛西北角浸泡在海水烂泥中的一个小岛屿。如今,涵盖了象屿保税区一期、二期、保税物流园区、东渡港区、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共五大片区9平方公里的厦门现代物流园区,2008年全年完成GDP29亿元。
    厦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十多年来,厦门市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与城市经济形成了快速互动发展。2008年厦门的物流业增加值为108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9%。
    “九五”末期,厦门外贸货运代理、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都有企业在运作,但是整体物流的概念还是新鲜事物。因为海港、空港优势明显,且拥有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厦门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厦门“十五”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这期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厦门外贸向民间资本全面放开,并向外资部分放开。
    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交通口岸城市,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纲要》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航运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一系列着力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厦门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厦门市物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等开始向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转变;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部门逐步开始实施主辅分离;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在厦门,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做的事情与外贸、港口、物流行业有关系。厦门的外向型经济占据了厦门经济总量80%以上的份额。时至今日,厦门市外贸大军数千家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外贸企业。厦门市外贸获得了20%以上的飞速发展,长期占据全省外贸半壁江山;其中,出口获得了24%的飞速发展,就像一架大马车,对厦门GDP的增长起到了强力拉动作用;五年来,它形成了强大的外贸物流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港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主枢纽港。
    厦门市物流概念从无到有,并获得蓬勃发展。如今,厦门从事物流相关经营的企业有约5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有200多家,一大批国内外的知名物流企业,如马士基、伯灵顿、联邦快递、TNT、大通、中远、中海、中外运、华贸等纷纷落户厦门,包括国有、民营和合资的本土物流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敢于面对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厦门物流服务企业多元化参与发展的格局已具雏形。
    物流园区和专业配送中心已具雏形。厦门港口物流园区初具雏形,拥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物流企业。目前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建设运行。杏林工业物流园区正在规划中、刘五店物流园区正在做前期调研。此外,厦门进出境快件监管理中心、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站均已建成运行;闽南果蔬批发市场、高崎中埔果品批发市场部分已投入使用;同安石材工业区、工程机械专业配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未来之火:从“海西龙头”到“辐射全球”
    厦门一直是海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国家出台的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厦门被列入全国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也被列入该规划中的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009年2月,厦门市政府再次提出了培育物流“百亿工程”,目标是全面做强、做大厦门物流业;到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2013年达到190亿元,2015年达到238亿元……
    如果要体会厦门外贸物流发展获得了什么样的发展速度,那就请到疏港路走一走,到东渡港区和海沧港区走一走,到象屿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内走一走。疏港路上集装箱拖车的车水马龙、快速奔走,与海沧大桥底下10万吨级集装箱船缓缓驶过、厦门航空港上空国际航班的频繁起落一样动人心魄。
    当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序幕拉开后,20多年来,200多万厦门建设大军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精心培育、浇灌着厦门——这个特区的发祥地,用辉煌的成就,出色地诠释了小平同志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20多年后,厦门人正在用勤劳和智慧把湖里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区、世界财富投资的新高地。
    苍茫60年,岁月一甲子。作为厦门市三大支柱性服务产业之一的厦门物流业,如今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厦门物流业的60年发展正如火红的朝阳,开始向外发光发热,也将领衔闽西南,引领海西经济区,辐射海峡,走向全球。(图片源自pauming的网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