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拓事件看近期钢材价格走势

2009-7-21 2: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方
    近期以来,随着铁矿石谈判的白热化,已经创造历史上最长谈判时间的铁矿石谈判进入加时赛,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钢材价格受钢厂集体涨价而持续走高,而这样的诡异上涨的另一端却是下游需求的持续委靡不振。铁矿石谈判最后究竟如何收场?对目前这样异常上涨的钢材价格有什么影响?下面笔者根据目前从公开的信息渠道获得的信息为大家做些简单地分析,相信能对大家有用。
力拓事件的背景调查
    从2008年11月开始的铁矿石谈判到现在的中外双方僵持不下,到最近的间谍事件,2009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乱象丛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回顾一下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流程和形式,这样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当前这样的僵局以及力拓事件产生的背景。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当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谈判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在亚洲市场上,由日本钢铁业的代表新日本钢铁公司、韩国钢铁业的代表浦项制铁公司,与全球铁矿石三大供应商,即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进行谈判;在欧洲市场上,由欧洲钢铁业的代表法国阿赛洛公司与三大供应商进行谈判。
    按照惯例,需求商中的任意一方与供应商中的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后,谈判即宣告结束,国际铁矿石供需各方都接受此新的年度价格。不过在近年,谈判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从2004年起,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
    但是2009年继5月底铁矿石巨擘力拓宣布与日本新日铁达成关于2009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下调33%的协议后,近日,力拓再次发表声明,称已与亚洲大部分客户达成铁矿石供应长协价。虽然中国钢铁协会早在5月31日就明确表示不接受这一谈判首发价,但随着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钢铁企业相继宣布接受降价33%的价格,那么2009年这样的局面是否可以认为是中国钢铁行业破坏国际铁矿石谈判规则呢?
    事实上,2009年的 “首发价格”之所以不再具有 “集体议价机制中的各方均接受”效力,恰恰是因为2008年力拓首先破坏了这一通行20多年的“国际惯例”。2008年2月,巴西淡水河谷与日本新日铁率先达成了涨价65%的协议,全世界钢企随后都接纳了这一结果。然而,力拓及必和必拓以“运费未获补偿”为由,在淡水河谷价格的基础上对中国又大幅提价15个百分点,而在此后对欧洲需求者达成的谈判价格却仅比淡水河谷价格略高一点。目前正是在旧有的谈判模式逐渐消融,新的公认模式还没有建立之时,所以会出现目前这样混乱的谈判局面。
    7月5日传出力拓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已被拘捕,其中包括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在胡士泰等4人被拘后的两天,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被带走调查。随后传出,山东济钢、莱钢以及铁矿石交易一向复杂的河北地区钢企也陆续有高管被请去协助调查,就连宝钢亦在调查传闻之中。更有消息称,可能后期中钢协内部的相关人士也会受到调查。而铁矿石谈判的中外矛盾也从商业层面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这样导致铁矿石谈判的结果更加不可预料。谈判结束的几种可能是:
    1.中国接受国际首发价格
    中国接受33%的首发涨幅,前期所做的一切谈判努力全部放弃,事实上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并且主管部门将遭到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目前力拓事件公开发酵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接受首发价格作为2009财年的基准价格。
    2.中国部分接受国际首发价格
    另一种可能性是中国接受首发价格,但是附加一定的优惠条款,如运费优惠,或者数量优惠等。从目前看,这已经是各方走出目前铁矿石谈判僵局的最佳途径。既维护了现有谈判模式,也为中国这个国际铁矿石最大进口国获取了实际的利益,更超脱了政治纠葛,无疑是解决当前的谈判僵局的最佳办法。关键就是要看参与谈判的各方有没有妥协的意愿和相应的商业智慧。
    3.中国谈判决定铁矿石中国价格
    中国顶住国际压力,迫使国际三大矿商妥协,达成超过目前33%的降幅。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由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基本都接受这个首发价格,使得三大矿商能集中精力和中国谈判,而且花了这么多气力,甚至采用了非常规手段,不可能轻言放弃。而且如果三大矿商给中国特殊价格,也就意味着国际铁矿石谈判惯例的终结,2010年铁矿石谈判,三大矿商将面对每个国家每个钢厂谈判,时间精力上的花费也是远远超出目前的,这也是其不能给中国特殊的根本原因。
    4.继续僵持,造成事实上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模式变更
    继续目前的僵局,将商业矛盾上升到政治层面,中国利用力拓事件的效应整肃国内混乱的铁矿石贸易环境,而国际三大矿商利用力拓事件,转化为政治压力,而且同时将中国塑造成国际贸易规则破坏者的形象。而中国利用目前港存铁矿石库存充裕的条件打持久战,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铁矿石来源,用时间换空间。
近期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近期以来,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在钢厂出厂价格持续抬升的强势拉动下走高,而国内市场的整体抬升间接刺激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的企稳反弹,而逐步恢复的钢材出口又导致国内市场的压力减轻,价格良性循环的苗头出现。据海关最新统计,6月份出口钢材143万吨,较5月份增加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72.6%;6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63万吨,较5月份减少2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29.4%。
    但是后市最大的隐忧就是下游需求的释放问题,没有真实下游需求的价格是空的,不可能支撑很久的。从目前的库存增加现状来看,由于贸易商看好后市,纷纷利用资金充裕的时机囤积库存,目前只是去库存之后的再库存化的阶段,大量突然释放的中间需求在钢厂提价的推动下集中释放,而且目前宽裕的资金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体经济虽然有国家刺激内需的利好政策支持,但是要从2008年的泥潭中走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整理的。所以大量资源和资金目前沉淀在中间的流通环节,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消费环节。
    近期钢厂还会心照不宣地利用铁矿石谈判的僵局,利用原材料涨价的心理预期来推高钢材出厂价格,来影响市场的心理预期。而且由于反恐维稳和国庆阅兵造成运输紧张局面在国庆结束之前不可能有根本改变,资源的流动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也造成钢材价格的走高。所以,近期钢材价格走势还将维持涨势,但是向上的空间将会缩小,一旦运输开始宽松,加之钢厂产能释放,市场资源流动性将加强,贸易商强烈的兑现欲望将造成低价出货,直接打压市场价格,估计具体的时间就在国庆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