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方案作用显现港口生产触底回升

2009-7-20 15:2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如同一张黑色大网,笼罩着各国港口。所幸的是,危机来临时,有些港口已经行动起来,如:加大组货力度、积极开拓新的货源市场寻找新的领域和机会。
  7月17日,记者获知: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7亿吨,同比增长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10.1亿吨,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内贸货物吞吐量为22.6亿吨,同比增长3.9%;集装箱吞吐量为5597万标箱,同比下降11%,增速较去年全年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成为拖累上半年港口恢复速度的“罪魁祸首”。
  诚如今年早些时候,分析人士的断言:“今年上半年,以内贸和外贸进口为主的散杂货港口呈现出较强抗击能力,而以外贸出口为主的集装箱港口面临较大压力”。如今看来,一语成真。
  而今时值下半年开端,分析人士再次放话称:下半年,我国港口有望告别低谷,实现刨除铁矿石因素后的港口吞吐量的由“负”转“正”。
  集装箱底部盘整久伏不出
  6月末的最后一天,刚下飞机的王莉(化名)便得知了6月份国内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下降8.7%的消息,这让拥有多年货代经验的她对未来感到“更加渺茫”。
  王莉,30余岁。凭借其出色的工作经历,现在国内一家大型货代企业内担当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一职。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感觉这个总经理的位子不好“坐”了。“货源紧缺是公司面临的最大危机。”王莉对记者说:“以前一个月能走80个箱子的客户,现在能走20个箱子的客户就算不错。而以前同样是公司客户的企业,目前已倒闭了不少。”当天,刚下飞机的她匆匆结束了与记者的通话,赶往办公室询问新业务拓展情况。此时,何处寻找新的货源成为她目前最为关心的话题。
  去年1月至6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为6164.76万标箱,17.1%的增幅让不少轻量级港口匆匆打出了欲夺外贸大港的口号。仅仅一年时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便由正转负,甚至出现了11%的下滑,这无疑给谋求集装箱国际大港的港口,以及身处下游的国内货运代理企业一记重拳。然而,在彰显港口自身优势无果的情况下,为了抢夺固定货源,大打价格战成为港口誓保吞吐量的“壮举”。有消息称,4月中旬,上海港码头费已降至二百元左右,虽然,此前该港曾与近邻宁波港签过协议,承诺不降价。但此举多少让仅隔76公里的宁波港有些措手不及。
  风声似乎一夜传开。自此以后,港口通过种种优惠措施吸引货源的消息频繁亮相。然而就在诸多优惠措施面前,作为评判港口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集装箱吞吐量仍未见起色。上海港,我国重要航运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服务腹地直达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2008年,上海港以集装箱吞吐量为2801万标箱的骄人成绩,继续位列全球第二。但一场金融危机让这个曾经笑傲群雄的港口变得“一蹶不振”。从17.2%(1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幅度)到19.7%(2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幅度),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幅度便再次扩大。虽然在上半年后几个月里,该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不容乐观的现实仍让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发出了“难以完成此前制定的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0万标箱的目标”的感慨。7月15日,记者获知,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5.6%,直接拖累该港货物吞吐量出现11.8%的下滑。
  与此同时,同为外贸大港的深圳港也未能幸免。虽然,该港目前已恢复到去年同期70%~80%水平,但6月份,深圳港集装箱空箱吞吐量环比下降10.9%,重箱环比下降0.6%,出口重箱下降1.4%,一系列不利数字让该港的前景堪忧。据该港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21.1%,由此导致该港货物吞吐量出现了17.4%的下滑。而面对即将结束的7月,分析人士也未能给出乐观预计。该人士称,由于深圳港去年7月集装箱吞吐量比6月高11.9%,7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降幅将继续扩大。
  虽然,业内专家颇为肯定北方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稳中有升,特别是营口、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的不俗表现,但根据以下数字———1~5月内贸集装箱完成1307万标箱,同比下降1.4%,则只能说明:相较于外贸集装箱两位数下滑而言,内贸集装箱运输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小,这样一个既成事实,而对扭转大势作用有限。
  穷追猛进铁矿石一路走高大宗货从今年3月开始,干散货航运市场似乎开始逐渐复苏,代表干散货运输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在波动中“螺旋”上涨,从去年底部的663点上涨至6月30日的3757点,半年多时间,急弹5.6倍,着实让不少业内专家大跌眼镜。受此影响,国内不少港口的铁矿石进口量开始激增。
  6月底的日照港,骄阳似火。火热的行情同样在日照港的码头上演绎。6月30日,当山东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的滕先生谈及上半年生产情况时,喜悦的心情自话语中传出。“上半年港口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尤其在后几个月,由于铁矿石进口量猛增,港口吞吐量增幅进一步扩大。”从9.2%,到12.7%,再到14.3%(截至6月30日,日照港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931万吨,同比增长14.3%),在铁矿石进口量一增再增的背景下,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增幅开始书写奇迹。
  1月份,在内外贸双降、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凭借铁矿石进口量的高歌猛进,唐山港以46.4%的同比增幅位列港口增幅榜首位。在随后的几个月里,43.7%(2月份同比增幅)、48.3%(4月份同比增幅)、46.4%(5月份同比增幅)等神奇数字,让这个北方港口可以在港口之林中傲视群雄。1~6月,在铁矿石的推动下,该港几乎每月货物吞吐量增幅均能达到30%以上。截至6月30日,唐山港上半年吞吐量达7774万吨,同比增长43.3%。
  权威人士透露,6月份,我国港口铁矿石进口量增速较5月份放缓了9个百分点,但同比20%的增幅,仍让其坐稳了进口量第一的货种宝座。
  然而,“上半年过度进口的铁矿石,已透支了下半年需求,让上半年的港口生产呈现出表面一片火热的迹象。”供职于交通运输部对张骞(化名)对记者说。据钢铁协会5月份统计数据,含钢厂内部及港口库存铁矿石已达到亿吨,可满足未来三个月内钢厂的需求,巨量铁矿石有待消化。同时,随着近期国际矿价谈判涨声再起,上半年过度火爆的铁矿石进口,有望在下半年出现降温。届时,诸如唐山、营口、大连等铁矿石进口增速保持在40%~70%高位的港口生产情况,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尚有待观察。
  触底回升“V”型反转确立由“负”转“正”承载几多期待
  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升温的大宗商品需求直接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恢复性上升。如果照此理解,铁矿石以及煤炭吞吐量的急速上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参照上半年港口数字,可以明显看出,港口运输生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当前对港口权重最大的铁矿石、煤炭库存高企,而需求没有实质性好转,集装箱运输依旧低迷,港口运输生产离真正复苏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港口吞吐量整体呈正增长大势已不容否定。
  7月上旬,据上海某货代企业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欧洲线开始出现暴仓情况。虽说这与6、7月份是出口旺季以及船公司减少运力有关,“但再次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无疑成为欧洲线爆仓的重要推手。据我了解,截至7月19日欧洲线的集装箱船都处于暴仓状态。”该工作人员称。
  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我国出口存在由“负”转“正”的可能。受此影响,中信证券认为,下半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而针对目前铁矿石和煤炭进口热的现象,分析人士称,今年三季度开始,随着中国铁矿石、煤炭进口数量有可能出现下滑,BDI亦将回落,但张骞认为:“只有当内外煤价不再倒挂、国际游资撤离等诸多因素具备时,炒作者才会寻找新的目标。所以,目前判断铁矿石、煤炭进口量将出现怎样的变化为时尚早。就港口运输总体情况看,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上趋势不会改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