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应先行

2009-7-20 5:42:00 来源:陈柳钦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我国目前物流标准化工作现状堪忧。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企业物流标准化工作,尤其是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物质资料从生产厂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经市场流通到消费环节,再到回收再生,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由于分工日益细化,要求实现物流系统的高度社会化。只有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如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和计算方法互不统一,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质)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识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物流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将工厂生产的合格产品保质保量并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标准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了相应标准,形成了物流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能将合格的物资送到用户手中。
     3.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或地区标准不一是重要的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影响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使国际贸易更快发展,必须在运输具、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
      4.物流标准化是降低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的高度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储存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我国铁路与公路在使用集装箱统一标准之前,运输转换时要“倒箱”,为此每吨货物要增加1元的费用,全国“倒箱”数量很高,损失巨大。
 5.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物流标准化已是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仍十分落后,面临加入WTO带来的物流国际化挑战,实现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资格和条件。 
二、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共有物流企业二千多家,然而企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却相当普遍。北方交通大学物流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耀球用一个「散」字概括了我国物流规划不一的状况:1、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相互割裂,铁路运输由铁道部管,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航空运输由民航局管,这是行政管理分散;2、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作业环节不能构成一个有序的连续动作,这是物流资源在操作环节上的分散;3、铁路的车站、公路的货场与各企业的仓库还有一段距离,完成一次物流要经过多次中转,这是地域上的分散。 解决“散”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储运单元条码》国家标准可以起到对货物储运过程中物流条码的规范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标识货运单元的功能,是物流条码标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标准,可它目前的应用正确率不足15%。
还有,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也不统一。比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次,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另外,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会长丁俊发在谈到有关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表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我们知道,供应链管理要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把物流资源加以整合,而目前这些资源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市场里面去,而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分别管理的。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非常大。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搞物流的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
三、要制定和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制定物流标识系统标准规范,实现物流过程的实体与信息协调统一,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因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物流企业法人和标准化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法人的标准化意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引导企业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而且要大力推行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加速与国际惯例和潮流的接轨,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质量监督部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素质的标准化技术服务队伍,为企业做好标准化技术服务。各地各级标准情报部门应尽快联网,便利企业检索产品标准及相关信息。尽快制定和发布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标准,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当然,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因为企业是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基础。
由于物流标准的具体条款是要通过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进行检验的,因而制定标准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标准,要建立适合自己国情和特点的物流标准系列。物流标准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标准是物流的统一性通用标准,这类标准包括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术语标准、物流的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等等。2001年年《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物流领域第一个基础性的标准。它的出台对于规范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将起到重要作用。物流专业计量单位的标准化,是物流作业定量化的基础,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它的制定要在国家的统一计量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到许多专业的计量问题和与国际计量标准的接轨问题。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物流系统中各种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的尺寸依据,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出集装基础模数尺寸,进而确定物流的模数体系。物流标准体系中除了通用性标准,还包括其相关行业的分系统的标准,其中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规范是最重要的内容。我国运输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对集装箱、货运车船以及危险晶运输都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可以说也相对完备,但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出适应现代物流运输需要的专业标准。装卸搬运业目前也拥有一系列的装卸设备、搬运车辆和传输机具的标准,但是多以港口作业为主。在仓储中已有托盘、叉车等国家标准,但对于仓库、站台、货架、储罐等专业技术标准,以及与仓储相关的作业标准还很欠缺,物流中的流通加工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可以与流通加工的各种商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标准一同设立。现代物流强烈依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因此数据传输格式、接口的标准化非常重要,比如RF标准等。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日益融合,并常常较多地依赖于EDI来完成,因此,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标准。②代码标准。③报文标准。④单证标准。⑤管理标准。⑥应用标准。⑦通信标准。⑧安全保密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最首要的是实现单证标准化,包括单证格式的标准化、所记载信息标准化以及信息描述的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比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因而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时理应考虑环境成本。因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也应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体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可促使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