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将正式发文严控水泥新增产能

2009-7-20 0: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水泥“西进”:“浙江过剩”现象重演? 
  一份关于中国市场水泥过剩的报告早在2009年3月就递到了国务院。
  4个月后,在总理的授意下,由发改委牵头,中国水泥协会等部门参与,火速组成了水泥调研组,奔赴华东6省进行调研。《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中国水泥协会获悉,7月底调研报告将出炉,并根据此次调研情况在原来颁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政策调整,此次调整将严控水泥的总量,而银行对水泥行业的扶持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预期在8月中旬,发改委将正式发文严控水泥新增产能。
  另一面,受工信部委托,中国水泥协会正加快对水泥行业重组联合意见的调查。
  政策面的种种举动已经对一方面高喊“防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大肆“投资扩张”的水泥企业发出严重警告。
  发改委“铁腕”治理
  “现在不是防止水泥过剩的问题,下一步调整水泥产业政策的内容里面,已经出现了‘严控’的概念。”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一位参与调研的官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7月初,由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为组长、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处长刘明为副组长,共7人组成水泥调研组重点开始了对浙江等华东6省的水泥产业进行调研。
  “之所以进行浙江等华东6省的调研,是因为这些区域水泥过剩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可能重蹈‘浙江现象’的覆辙。”参与调研的数字水泥网副总陈柏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2003年前后,以浙江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水泥投资蜂拥而入,短短数年产能翻了好几倍,导致出现供过于求、效益低下的“浙江现象”。中国水泥网的数据显示,浙江目前水泥产能约1.4亿吨,去年水泥产销量约1亿吨,开工率70%,利润率排全国倒数第三。今年一季度,浙江水泥产能开工率约60%,但水泥价格仍在底部区域徘徊。“目前长三角水泥总产能约3.3亿吨,而水泥需求量约2.5亿吨,过剩产能约8000万吨。”中国水泥协会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
  事实上,华东6省水泥过剩的恶况也蔓延了整个中国。
  “2009年,一年开建208条生产线,形成产能1.5亿吨,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可谓空前。”上述水泥协会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4月初,中国水泥协会有关负责人在一次业内高层会议上表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拥有产能已接近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约为14亿~15亿吨,已经富余产能2亿~3亿吨。2008年新型干法新增产能1.49亿吨,而落后产能仅淘汰不到6000万吨。产能过剩是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水泥产能总量过剩矛盾将日益突出。
  也正是这种严峻的形式逼迫,才迫使发改委重新考虑水泥产业的发展规划。“当前,水泥项目核准在省一级投资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是地方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委等层层多头审批。有些省还将水泥项目核准权下放到地级,甚至县级,导致盲目上新项目、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人士透露。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研究整个水泥产业布局规划等问题,这对地方政府盲目招商水泥项目将起到遏制作用。“对于新型干法水泥的审批,他们可能会重新审视。”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曾在不久前的一个水泥讨论会上,公开呼吁希望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审批权重新收归中央,以遏制地方政府滥批项目情况的产生。
  水泥巨头逆势而上
  进入2009年,受4万亿元投资拉动影响,各地保增长热情高涨,与基础产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水泥产业更是气势如虹。
  来自中国水泥数字网的数据显示,一些大型实力雄厚的水泥企业,出手不凡,动辄就是投资4000吨、5000吨甚至万吨以上的大线,而且往往是投入十几亿元、几十亿元资金,几条、十几条生产线同时开工在建。
  “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建材板块一路飘红,受房地产业的回暖拉升,以及国家内需计划中基建项目的陆续开工需求激增,这些市场预期让各大水泥企业都在觊觎。”东北证券(44.00,0.21,0.48%)分析师王万金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水泥是一种区域性很强的产品,控制区域水泥公司,就意味着控制了区域水泥市场,在局部市场供给饱和后,更多的水泥巨头企业和资本都在跑马圈地,力图将自己的控制版图扩大,从而获得区域垄断性利润。”某水泥公司老总透露。
  “事实上,水泥的投资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小型的水泥企业是夹缝中求生存,投资扩张的并不是我们。”河北一家民营资本的水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跑马圈地”“投资扩张”的都是那些大型水泥企业,以国有企业背景的水泥巨头为主。
  对于此观点,中国水泥协会市场部一人士表示赞同。该人士介绍说,海螺、中建材、中材集团、华新、冀东等水泥大佬,都在积极跑马圈地,新开工的项目遍地开花。
  资料显示,仅今明两年,海螺在西部就将有10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陆续投产;而中建材除了已经在山东投资5.5亿元开工6000吨的生产线外,还先期向乌兰注资5亿元,打造4个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中国建材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使水泥产能达到3亿吨,以在全国水泥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要达到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建材除了“联合重组”之外,必然还将直接投资建设生产线。同样,冀东水泥也在西部投下巨资布局。而中材集团更是在安徽省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抢点西部的真实原因
  窥一斑可见全豹,一边高喊“产能过剩”一边“大肆扩张投资”这或许是对这些水泥巨头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水泥巨头在投资布局中,纷纷将重资砸向了西部,尤其是各大水泥企业对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投资更为火热。来自中国水泥数字网的数据显示,华北地区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3.91%,而西南地区投资总额则增长223.6%。
  “我们的水泥在浙江才卖200多元一吨,还比不上四川水泥每吨的利润。”江苏鹤林水泥公司一位负责浙江市场销售的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更是直言中西部水泥投资已过热。
  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水泥产能达到13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8200万吨,占产能的62%。2010年,还将投产24条生产线,新增产能3600万吨;2010年末,新型干法生产线96条,产能达到11080万吨,将占全部水泥产能14640万吨的81%。而就在一年前,当地的水泥产能还仅为8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能2670万吨,占33%。为此,四川水泥协会发出两次预警,建议地方政府不要再招商引资水泥项目,投建新项目前要考虑资源、物流和市场。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国家明令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便超过2亿吨,每年淘汰都在5000万吨以上。到2008年底,全国立窑水泥企业尚有产能约5亿吨,基本都属于淘汰对象。
  “5亿吨的淘汰量,为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空间,成为大型水泥企业发展追逐的方向之一,越是产能落后的区域水泥大企业的投资就越是高涨。”上述水泥协会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四川在汶川大地震后,之所以大批水泥投资蜂拥而至,而且以大型企业投资居多,表面原因是因为灾后重建大量需要水泥,出现商机,实质上是水泥巨头们看中了四川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事实,瞄准的是立窑淘汰后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四川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重庆、贵州等西部省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水泥投资热土,其原因就是这些区域的落后产能多,淘汰空间和发展空间都很大,为大企业抢占地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样本
  冀东水泥(15.60,-0.18,-1.14%)“跑马圈地”
  日前,负责设备采购的张国良(化名)手机快被打爆了,登门拜访的设备厂家也是络绎不绝,位于陕西的冀东水泥凤翔项目正在“快马加鞭”赶工期,设备采购已经提上研究日程,此时,嗅觉敏锐的水泥设备厂家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在张国良看来,自己参与的这个水泥项目可谓冀东水泥的大手笔,“这让冀东凤翔水泥公司一下子从百万吨生产企业迈向了千万吨集团化公司。”张国良说。
  2009年5月,冀东水泥集团启动建设冀东水泥凤翔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建设一条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
  让众多设备厂家觊觎的商机,正是这个项目。
  事实上,陕西凤翔项目只是冀东水泥布局“三北战略”的其中一步,除了凤翔,扶风、泾阳与之一起组成冀东海德堡(扶风、泾阳、凤翔)水泥有限公司,这也是冀东水泥在陕西的市场大区。
  尽管不久前收购ST秦岭(6.24,-0.02,-0.32%)失利,但这并不影响冀东水泥已经占据了陕西近20%的市场份额。
  “不光是陕西,内蒙古、湖南、四川近期都有项目陆续开工。”张国良介绍说,“这是集团公司实施‘三北战略’的重要部署内容。”
  冀东水泥作为河北第一大龙头企业,早早就提出“巩固华北、挺进东北、开拓西北”的“三北战略”,摩拳擦掌、野心勃勃地意欲向外扩张。
  然而,在多位水泥市场人士看来,并不认为冀东水泥在按照原有部署进行了布局,有市场人士认为冀东水泥扩张似乎并没有按照原定的路线,扩张地域包括了四川、重庆及湖南等南方市场。四处圈地虽然为冀东水泥带来了规模效应,但是公司区域性优势却并不明显。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冀东水泥在河北、陕西、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市场份额分别只有18%、19%、16%及12%。
  “虽然冀东的市场份额整体不高,但是个别区域占有率却比较高。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冀东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近80%。”中国水泥协会市场部一人士对记者介绍说。
  在这位人士看来,冀东水泥现在的路线是会增加重点区域的投资和扩建,冀东水泥已经不甘心“三北战略”了,他认为冀东水泥的野心是全国。
  可以佐证的是,仅2008年冀东水泥在河北以外就投产或拟投产10多条生产线,新建产能高达2200万吨,布点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地,将“三北战略”升级为全国布局。
  而早前冀东水泥制定的产能目标或可看出蛛丝马迹,“冀东水泥早前制定的目标是要到2010年内总产能达到1亿吨,这是目前产能的4倍左右。”
  年报显示,冀东水泥2008年有6条熟料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公司水泥总产能达到4000万吨, 2009年冀东水泥还将有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有12条熟料水泥生产线带余热发电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
  “要完成这个目标除了扩大产能遍地开花外,就是靠重组并购,试图收购ST秦岭就是最好例证。”东方证券某分析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但该分析师认为,冀东水泥是国有背景地方国企,按照河北省近几年的整合思路看来,冀东水泥很可能会频频出手收购河北省范围内的中小水泥企业,对于河北省以外的扩张,更多的招数则是投资扩张“跑马圈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