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两月批准五规划 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开花"

2009-7-2 14: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1日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是国务院在两个月内批准的第五个区域发展规划。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来看,在此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后,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已经是“全面开花”。 
 
一位对区域经济颇有研究的专家称,此前国家根据东北重工业基地的特点,提出了东北振兴规划,但由于覆盖面广、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东北振兴的速度较预期的进度有一些差距。
“所以,国务院这次非常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这个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这些重要的‘点’的带动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会明显加快,并促进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位专家强调。
从今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有五个区域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大动作”。
从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开始,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仅有六个区域发展规划获批。除上海浦东外,还有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2月,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也公开发布。
区域经济专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指出,国家出台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虽然有各区域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但也是国家宏观发展的需要。中国理想的目标是寻找出一条符合区域特色、布局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5月4日海西经济区获批后,5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福建省考察时指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的作用“即为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
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目标所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在谈到海西经济区时指出,台资企业是随着中国经济热点的转移而转移的。在这个大趋势下,福建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很可能被边缘化。但现在随着海西经济区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又有很多具体的扶持政策出台,福建会是台资企业投资的热点。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批后,现在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已经是“全面开花”: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中国区域经济已呈现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中国新一轮的区域改革试验也由此进入到一个深化的阶段。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多极化的布局还没完成,下一步像中原城市群,西北的西安、兰州等,有望成为布局的重点。”伍新木称。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外资聚集“洼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7月1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中国最北的海岸线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而辽宁沿海经济带丰富的土地资源、产业配套能力、人才优势等也吸引了外商的目光。 
  
来自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辽宁沿海经济带累计签约项目756个,投资总额达4375.9亿元,其中合同外资额达133.8亿美元。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成为外商逐鹿的新战场,这个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资金洼地’效应显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说。
东北作为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在中国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以及产业结构落后等方面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03年,中央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5年底,辽宁省确定开发面积约701平方公里沿海经济带,根据规划,这里将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和农业加工示范区。
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虚位以待。这正是外商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条件。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海岸线周边有大量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开发成本低。
生产要素成本低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东北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但劳动力成本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