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稳向好态势明晰 回升势头尤需巩固
2009-7-17 15: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7.1%——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上半年GDP增速。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还要解决哪些问题?今后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取向?
生产回升、需求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
“四个一”确认企稳向好
发电量增长由负转正、财政收入大增19.6%、全国税收今年1月以来首次增长……进入6月,越来越多的亮点开始照亮中国经济的天空。随着中央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中国经济确实在不断出现积极的因素,企稳向好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用“四个一”来概括这一态势。
“一个回升”——生产增速稳步回升。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二季度比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稳步回升的态势可能从工业生产看得更为清楚:1—2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3.8%,3月份增长8.3%,4月份虽有所回落,但5月份又继续回升,增长8.9%,到6月份,增长4.7%。而且在工业行业中,60%以上的行业生产增长加快,在工业产品中近60%的产品生产在加快。
“一个加快”——国内需求增长加快。扩大内需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和抓手,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而且内需增长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亮点,即商品房销售增长明显,汽车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7%和17.7%。
“一个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推进结构调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在应对危机的同时,中央政府的一揽子计划抓住危机中的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抓住机遇,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上半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4%,其中铁路投资增长了126.5%。二是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批核电、风电等能源重大工程项目开工,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2.7%,化学药品增长10.2%,通信交换设备增长11.5%,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3.4%。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上半年,六大高载能行业同比增长4.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低2.8个百分点。1—5月份,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统计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80%以上呈下降趋势。四是抓住机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半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快于东部增速。
“一个改善”——民生进一步得到改善。改善民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同比增长29.2%,中央财政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支出分别增长49.9%和140%以上。
不稳固、不平衡、不确定
困难和压力仍然较大
从一季度的6.1%到上半年的7.1%,GDP增长幅度和势头让我们对完成全年8%的增长目标更有信心。但是,我们毕竟是在抵御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严重性以及波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中国经济要重回平稳较快发展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数据时特别提到:“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李晓超解释道,中央实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大部分人都感觉到已经出现了回升,但由于不平衡,可能有一些企业、一些地区、一些群体还没感受到回升,一些企业、一些行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企业实现利润还在继续下降,财政增收增支的压力还很大,产能过剩还较突出。
国民经济回升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莫过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尚未减弱。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尚未摆脱衰退阴影,导致外需严重萎缩。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外需不足带来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按支出法计算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而国外需求也就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
就业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就业出现一些积极的苗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加了378万人,增长2.6%。然而,由于我们处在就业高峰,因此就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压力仍然比较大。
“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李晓超说。
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
通胀和通缩我们都不希望
虽然CPI(居民消费价格)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双双下降的局面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上半年我国信贷投放总量近7.4万亿,同比多增4.9万亿,信贷的巨量投放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隐忧。究竟是防止通货膨胀还是防止通货紧缩,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新考问。
通缩还是通胀?判断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来观察。李晓超认为,“我们既要关注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也要注意引起价格上涨的原因,既要看到眼前变化的现象,也要看到未来可能的走势。”首先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CPI和PPI还一直处在下降的区间,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上一年同期则是上涨7.9%,而且自2月份以来一直在下降,并且在八大类商品中有三涨五降。从3月份以来,环比也一直下降。与此同时,上半年PPI同比下降5.9%,1—6月同比降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处在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降幅更大,上半年下降8.7%。“我们要看到眼下价格仍处在下降的现实,总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的增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其次,我们还要看到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由于价格与货币信贷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观察价格变化时,对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外部价格如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影响我国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还是隐忧,但不应掉以轻心。在16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委员们明确提出,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规模,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防止货币信贷超常规增长可能引发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李晓超表示,“通胀不是我们需要的,通缩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它们都会伤害经济健康发展,我们所希望的是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价格。”
除了关注信贷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外,如何激活民间投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上半年经济表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但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的带动,以及庞大的信贷规模支持,民间投资还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意愿。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动力,才能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