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外贸不再怕外汇“变脸”

2009-7-16 23: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王亚彬实习记者燕磊 特约记者曾航
    7月15日一大早,张强(化名)心怀忐忑地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从密密麻麻的邮件中挑出那封伊朗客户的邮件。张强是上海一家钢材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客户要求用人民币支付的情况。”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非常为难”。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美元一路下跌,包括张强在内的中国外贸经理们都在努力摆脱美元的束缚,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呼声四起。
    然而,当真有海外客户揣着人民币上门的时候,他们带给许多中国外贸企业的,却是无尽的烦恼。这种烦恼在现行的管制制度下不大可能得到解决。
    作为对这一现状的变革,今年7月初,继中行和交行两家试点行分别顺利汇出首笔以人民币跨境计价与结算的汇款后,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完成了各自的首单交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内地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试点城市全面开花。这被业界视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实质性一步。
    整个中国的外贸商包括广大的钢材贸易商,都在盼望类似的改革能够使他们用人民币做生意更加便捷,尽管要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来了
    不久前,一位伊朗客户向张强订购一批钢材,并预付了20%的美元订金。等到2009年4月初,张强将符合客户要求的钢材准备妥当,便通知客户安排打余款。
    就在这时,张强突然接到客户的邮件,要求用人民币直接支付这笔货款——这位伊朗客户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他们在中国的人民币账户有一定存款。
    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立即让张强“头大”起来——本已签好的合同要重新修改。考虑到其中的汇率波动,需要把钢材单价改小,出口核销的金额也要改小。最重要的是,对钢材出口贸易商尤为重要的出口退税也没有了,由此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
    考虑再三之后,张强的老板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伊朗客户最后只好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以支付货款。
    “生意虽然做成了,但对方很不满意。”张强委屈地说,从那以后,感觉那位伊朗客户对自己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伊朗人或许不大容易弄懂中国外贸商们对人民币付款所持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与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势有关,更是中国特殊的外汇制度的产物。
    按照中国之前的外汇管制规定,国外买家不能够直接从海外向中国境内支付人民币。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剧烈波动,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变通方式开始在外贸界流行:国外采购商通常会指定其在国内的分支或者代理机构通过国内人民币账户付款采购。
    而张强的烦恼正来源于此。对于那些手续正规的外贸工厂来说,这种变通方法不需要承担汇率风险,“然而在本质上,这已经变成了一种内贸形式,因此不能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张强解释说。
    不过,对于客户使用人民币结款的要求,张强并非都是抱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意味着试点企业可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计价和结算。”他对记者谈到,使用人民币结算可规避外币结算带来的汇率风险,同时还可以节省一笔结售汇费用。
    在张强看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抛弃美元?
    不过,对于广大中国钢材外贸商们来说,要抛弃美元仍然不容易。
    山东烟台一家大型钢材出口企业的业务经理郭女士说,她的公司每年出口的钢材,几乎全部是采用美元收款。
    在美元猛跌时,她也尝试过人民币报价,但是报出去的价没有一个获得回复,最让她“晕”的是,还有几个老外在电话里问他“RMB”是什么。
    从事钢材进出口的徐小姐则告诉记者,大范围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通常和法国、智利等欧美国家做生意,在这些国家人民币兑换点相对比较少,因此那里的企业并不都愿意用人民币结算。”美元在中国外贸中多年的地位根深蒂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鼓励出口,审批机构对国内出口企业申请美元账户的控制大为松动,可以不经过代理直接收受美元货款,于是越来越多的钢材外贸企业拥有了美元账户。
    但使用美元有时确实很致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钢材外贸企业来说,美元结算所带来的汇率损失让脆弱的利润朝不保夕。张强介绍说,在过去一年中,因此而消失的钢材外贸企业不在少数。
    张强们也想过很多办法来试图驾驭美元这头怪兽。在2008年美元波动最疯狂的时段,钢贸商们通常会选择以人民币报价,以人民币来签订付款合同。而在出口结汇时,钢贸商们会要求客户转用美元支付,以当天汇率结算,从而锁定汇率风险。
    “可是这等于将风险变相推给外商。”泛太国际(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理说,那些议价能力不强的小型钢材外贸企业很难要求外商这么做。
    而且,即便是采用结汇当天汇率以美元收款,中国的钢材供应商仍然需要承担许多额外支出。
    企业收入美元后,为规避汇率风险通常会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目前,中资银行远期结售汇标准为:买入3个月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3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外资银行的收费标准比这还要高出一截。
    交通银行在一份题为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重大意义与现实挑战》的最新研究报告中说,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成本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
    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周边国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因此结算通常需要经过人民币—美元—人民币的两次兑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每年又需花费不小的汇兑成本。目前,美元兑换人民币银行需收取1.25‰的汇兑费用。
    复杂的汇兑程序延缓了货款的回收。“目前,涉及到结汇的收款周期通常为3—7天。”张强说,这对资金的周转不利。
人民币跨境结算成趋势
    对于张强们来说,这种被汇率牵着鼻子走的日子即将结束。
    7月初,继中行和交行两家试点行顺利汇出首笔以人民币跨境计价与结算的汇款后,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完成了各自的首单交易,中国银行有关人士表示,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向结算货币转变。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表示,“钢铁外贸企业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推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介绍到,诸如钢材等大宗商品的对外贸易以往受汇率波动影响比较大,进出口企业的结算需要通过第三国的货币进行,这期间耗时较长。然而,在此过程中汇率的任何变化,钢材贸易企业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现如今,跨境贸易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且试点将覆盖大宗商品特种钢、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在内的多种贸易产品。因此,国内钢材外贸企业不仅可以直接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助于企业固化成本和收益,便于企业进行长期的规划。
    金融界相关人士表示,人民币国际结算新规定可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品交易的费用,从而使汇兑的费用大大地减少。
    “这也有助于提振当前疲软的钢材出口市场”,张强向记者介绍,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让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从而促进钢材出口在危机中的反弹。
    但正如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甚至是储备货币的道路必将不会一帆风顺。
    据记者了解,近日上海市公布的关于人民币结算的方案中,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试点对象包括东盟国家、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俄罗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对象大多分布在亚洲我国周边地区,而对于我国钢材贸易的欧美等主要地区则没有涉及。
    对此,上海五矿副总经理钮为民表示,“能否采用人民币结算,关键看客户的接受程度。目前,人民币在这些地区的认同感较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人民币的真正国际化还远未到来,目前我们只是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扇大门——国际结算,人民币离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诸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