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经济观念引导电信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2009-7-15 23: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信息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电信行业在新形势下更应该自觉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统筹发展观念。促进三网融合乃至电信与整个信息化的融合,使信息通信市场尽快在平等、合作和互动氛围下开拓一个共生多赢的发展空间。
1、信息通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05年,中国粗钢产量达3.4亿吨,遥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品质钢材却要靠进口。能源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的11.2%。但能源使用效率只有30%,发达国家已经达到50%。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占能耗总量的73%,石油占18%,天然气占2%,水电仅占6%,可见,中国能耗结构极不合理。按照传统增长模式,我国单位GDP中耗费的能源是世界发达国家的2-3倍。靠这种增长模式还能维持多久是国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信息通信突破了时空的制约,使得信息传递、搜寻、处理的成本极大降低;减少了市场中供求双方、竞争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可促进农业集约化,工业柔性化,城建社区化,交通实时化,商业配送化,金融信息化,教育网络化,医疗监测化,公务透明化和劳动高级化,成为改造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要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认识信息通信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地位。
2、电信与信息化融合,将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三大瓶颈:交通、能源和通信,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通信的瓶颈已经基本解决,信息通信产业成绩斐然。但是近年来我国通信发展开始乏力,有人认为通信发展过快,已经超越了我国当前阶段的消费能力,通信能力已经过剩,没有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在权威部门选取的30个典型国家信息化指数测评中,中国以30.6的综合指数居第27位,可见,我国信息化水平还很落后,发展空间还大得很。
单就通信业而言,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络规模都居世界第一位,网络的技术先进程度也已名列前茅。但是我国电信增值业务发展落后,基础电信、计算机服务和IT制造业尚没有形成合力,这是我国ICT产业链发展中的致命问题。一旦我国电信业实现业务和技术的升级,我国现有通信能力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
担心通信能力发展过剩的人同时也担心,平民百姓都用起了宽带业务,我国的基础通信可能象今天的城市交通一样造成严重阻塞。其实他们是混淆了信息经济规律与工业运输经济的根本区别,运输经济成本伴随运量是递增的,信息经济成本伴随业务量是迅速递减的。
悲哀的是,以往我国基础电信部门对信息化缺乏热情,信息服务部门又对电信信心不足,热衷于另搞基础网络。设备制造企业则进退维谷,苦不堪言。经过十年的磨合,人们逐渐认识到:电信必须融入信息化才能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服务必须通过 7亿电信用户才能落地生根;设备商必须依靠电信与信息化融合才能形成新的产品市场。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形成ICT产业链的最佳时机。
3、必须重视新经济规律
信息通信业迅速发展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新型增长方式的发展平台;同时它又具有新经济发展规律,即网络外部性和协同发展规律。如果说,传统电信网还是按集中化大工业产品生产规律发展起来的,那么未来以IP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信网则必然向分布化信息融合服务规律发展。我们正处在技术转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这样一个重要时代。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国家受西方经济个人主义政策影响,在电信业人为割裂网络协同机制,使电信改革遇到一些困扰。我国电信改革相对平稳,但是,也出现了互联不畅、无效竞争和管制不力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对新经济条件下电信产业发展规律把握不准,出现了诸如企业片面追求利润、不愿意转变经营模式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认为电信竞争就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从而陷入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工业运输经济学的误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