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西干道“桥改隧”进行批前公示 将分两期进行

2009-7-15 11: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备受关注的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在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后一度沉寂,此间曾有停建传闻。而记者昨日从南京市环保局获悉,《南京市城西干道古平岗至赛虹桥段进行综合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始批前公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工程的具体动工时间尚未正式拍板。市民如对该项目及周围环境有意见和建议,可在27日前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形式反馈给环保部门。 
  城西干道一期改造进入启动程序 
  据了解,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线路全长6.13公里,全线隧道暗埋段采用双向六车道,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敞开段下穿隧道引道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地面道路为双向六车道;地平交织段道路改造为双向十车道,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 
  根据规划,全线共新建4座下穿隧道,分别为:北京西路隧道、汉中门隧道、水西门隧道、集庆门隧道;新增两车道汉中门匝道一条,长290米;拆除集庆门隧道长590米;全线拆除人行过街天桥3处并在原址新建人行过街地道;全线拆除既有跨线桥4座共长2717米、匝道桥2座共长389米,拆除顺河桥梁面积8316平方米,新建桥梁4座。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北起清凉山,南至赛虹桥高架;二期为古平岗高架至清凉山。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城西干道的方案进行规划公示后,收到了众多的市民意见,相关部门针对市民的反馈意见和网民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论证,对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修改,但整体的桥改隧的方案没有变化。据该工程的相关人士介绍,由于该工程争论较大,至于何时动工尚没有明确说法。按照最初的计划,城西干道的桥改隧工程于今年下半年动工。目前已完成初步的地质勘探,至于何时动工还要在听取各方意见后,由相关领导最终拍板。 
  将分期施工、车辆限行防堵车 
   作为交通大动脉的城西干道,拆高架建隧道施工时,交通拥堵将不可避免。环评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记者在公示上看到,为确保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影响降至最低,施工时,一方面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分段施工;另一方面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采取暂时性的交通车辆走行分流规划,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走行路线进行统一安排,减少施工道路上的交通流量,以防止交通堵塞。 
  将设移动简易隔声屏防噪音 
   施工地点位于主城区,沿线居民小区众多,施工过程中如何将噪音影响降到最低,备受关注。 
  对此,环评明确要求,施工要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对于学校、小区等敏感目标附近的强噪声施工,还应设置简易移动声屏障,来阻挡噪音影响到敏感地区的生活和工作。 
   记者看到,这种隔声处理将贯穿工程始终。同时,地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采取常绿乔木树种,并尽可能增大密度,隧道洞口过渡段两侧的路堑侧壁上铺设吸声材料,以降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桥面建“挡雨墙”,污水不下河 
  隧道建成后,如何保护环境,成了环评要解决的第一要务。以往一场大雨,城西干道常常会积水,随后流进秦淮河。记者看到,对于这一老问题,环评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避免污水下河,改建工程进行后,城西干道排水系统将进行改造,对雨水管网、污水管网进行优化布置,彻底实施雨污分流,避免污水进入外秦淮河。此外,在隧道面和路面设排水系统,顺河桥边缘设置高于桥面的挡雨墙,防止桥面径流进入秦淮河。 
  而一旦隧道中发生事故,事故消防水将先进入集水池,经处理后由潜水泵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整个路面的水不再下河。 
   栽刺槐、黄杨吸汽车尾气 
   汽车在隧道穿行,大量的尾气淤积在隧道内,如何解决隧道尾气污染?环评认为,道路建成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其中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二氧化氮的影响主要在道路两侧近距离范围内,而一氧化碳会对道路两侧造成轻微影响。 
  环评要求,建设养护绿化工程,保障区域内绿化的防尘和净化空气功能。此外,道路机非隔离带和中央分隔带绿化树种应选取对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吸收效果较好的刺槐和黄杨等,降低隧道内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