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货代:十字路口的抉择

2009-7-15 0: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隋秀勇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致命打击,使我国货代行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 “寒意”。外贸需求下滑造成众多中小货代企业倒闭。而诸多业界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早不只一次发出警告,我国中小货代企业单一订仓式的中介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货代企业必须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转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转型似乎迫在眉睫。
货代业危机
    “现在货代业是越来越不好做了。许多大的货主跳过我们直接找船公司。”谈及眼下上海货代业的行情,张春雨颇显无奈,本来以为在哈尔滨老家呆上一个月行情能有好转,现在看来是太过乐观了。不知道还得捱多久,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转行做别的了。
    与上海众多中小货代企业一样,张春雨所经营的一家货代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传统的订仓服务。金融危机使货主为了节省物流成本,减少中间货代环节直接与船公司接洽,使张春雨们失去了许多大的客户。而对一些中小货主争夺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倒闭潮导致货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货代代理价格越来越透明。为了争抢有限的货源,如过江之鲫的中小货代企业间的恶性压价、杀价进一步压低了利益空间。据上海市物流协会的统计显示,上海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明显下降,普遍达20%~30%,许多小企业甚至减少了5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众多货代企业 “关门大吉”的另一个原因是货代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延长。根据行内的规矩是货到才付运费。账期的延长无形中减慢了资金流动速度,这对于资金链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小货代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单一订仓服务本来就有占用资金时间长,有资金多、成本高的特点。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秘书长林忠就曾表示,由于货量的下跌,一些代表处在一夜间倒闭或关门,发货人找不到代表处或收货人,货款也就没有着落。此外,货代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到40~50天,船公司给货代的账期缩短到15~20天。两面挤压,货代物流企业承受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对于这种现象,张春雨苦笑道:“货代行业流行一句话,有活可做是找死,无活可干的是等死。”
轻资产之痛
    张春雨的办公地点位于浦东区一个仓库的二层,看起来有些寒酸。3台电脑、3张桌子,加上她共有3个工作人员,这就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货代企业的几乎全部资产。张春雨的二哥在上海货代行业做了近10年,只不过比她多了4辆货车,而这在上海市就算是 “上规模”的货代企业了。
    “我们所做的就是 ‘拼缝’,业务员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揽货,然后再告诉其他的运输公司送到客户要求的指定地点,从中赚取 ‘差价’。”张春雨这样概括她的经营领域, “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一些老客户会主动找上门来。现在行业不好,有的客户转行了,有的为降低成本绕过我们直接与船公司联系。”
    作为小公司,公司没有专门的物流部门和货场,也没有运输车辆。在张春雨看来,拥有这些的成本太高,只有大公司,有专门物流部门的企业才会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但是当危机袭来之时,客户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往往追求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只提供单一订仓服务的中小货代企业显然不能适应客户的这种 “突然”转变,客户的流失在所难免。
    而在一些大型项目的竞标,国内中小货代企业明显底气不足。正如航运专家吴明华所言,国内外许多大项目通过招投标挑选优秀的物流企业,竞标方除了需要资金、技术实力,还需要具备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如日本NEC公司释放的一个物流项目就包含很多的条件要求,以单一订舱服务为主的货代就无法中标。
    来自商务部官方的统计显示,我国货代企业有1.84万多家。但也许这只是一小部分,有相当一部分货代企业还是没有在商务部备案的“黑户”。在中小货代企业聚集的深圳市,货代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登记在册的货代企业只有1800多家,而据他们估算实际可能有2万家之多。如此众多的货代企业如何生存?
一体化趋势
    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来说,进行抱团整合,对业务进行拓展,变传统的“中介模式”为向上下游产业渗透,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定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 “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提升服务的增值空间,开展一体化物流业务,增加企业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是传统货代企业、特别是中小货代企业升级发展的战略选择。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优化资源全球配置,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过合并、收购、重组,而引发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
    2006年德国邮政斥巨资收购了丹莎和美国的环球捷运,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货代企业;不久前的6月5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宣布,9月7日将旗下的供应链管理业务品牌马士基物流(MaerskLogistics)与货代业务品牌德高货运(Damco)合二为一。合并后业务范围将涵盖两个品牌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货代领域的各项工作。其实,早在2007年,原铁行渣华旗下专业经营货代业务的Damco公司和马士基物流下属的货代经营公司DSL正式进行合并。整合后的新公司将在全球55个国家拥有300个网点,将更好的配合马士基全球业务的开展。
    从上述国际航运巨头整合货代业的案例不难看出,货代业的内涵早就发生了变化,其更倾向于向综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变。国内最大的货代企业——中外运长航集团 (以下简称 “中外运长航”)在 “重资产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自己的抗风险和竞争能力。
    中外运长航通过整合仓储、港口、公路、水运和空运的资源,能扩大上下游终端领域的业务,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低成本的、优质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在此之前,2007年10月,中国外运股份公司收购母公司包括沿海的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仓储及报关等资产;10月底,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了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促进白云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加速中外运在白云机场的业务发展达成协议;2008年9月25日,中国外运广东公司又与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华南沿海码头、仓储、支线运输等物流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专业化是出路
    毋庸置疑,规模化、网络化应该是货代业的发展方向。以中外运长航子公司外运发展为例,公司在全国拥有6大区域、85家分公司和300多个物流网点,运营网络辐射全国。在国际上,其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航空快件领域和航空货运代理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行业龙头地位突出。
    但是,央企在规模和网络上的扩张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小货代公司来说,由于受制于资金、才力资源等因素,是可望不可及的。那么,中小货代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北京京铁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京铁陆桥”)总经理王为指出: “中小货代企业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也可以使中小货代企业集中 “优势兵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追求垂直方向的专业化。
    而京铁陆桥的成功也佐证了“专业化”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是不错的选择。在2008年国家的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中亚石油管道机械设备国际铁路联运招标中,在与中远、中海等13家企业竞标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这说明在某些项目上,专业化的中小货代企业并不比大型货代企业弱,中小货代企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次的成功与京铁陆桥成立之时确定的发展方向——铁路国际联运,密不可分。近几年来,京铁陆桥承运并完成了俄罗斯南库兹巴斯煤矿成套联采设备运输、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设备运输、越南高岸电站成套设备运输、吉尔吉斯托克玛克造纸成套设备运输、哈萨克扎那乌尔油气成套设备运输等大型成套设备运输项目。
    深圳国际货代协会秘书长李泽英认为,就目前来说,深圳做得好的基本都是综合性物流企业,这也是按照国家商务部政策鼓励的货代发展方向。不同类型和实力的企业阶段性特征不一样,所以在具体发展策略上也应该就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而定。
    如今的张春雨也下定决心,把打算在上海买房子的钱拿出来购置几辆卡车,并同意二哥的建议——合伙做。这样最起码能降低经营成本,而且为客户提供诸如配送、报关等增值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