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预警不容忽视

2009-7-15 0:5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若懿
    力拓 “间谍门”事件成为连日来媒体关注的焦点。据有关媒体报道,胡士泰被捕后,内地几家钢铁企业也被牵扯其中,疑似存在多条利益链。一时间人人自危。
    力拓事件被曝光之前,曾有人疑惑,为何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巨大的买家,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对此,一位参与中方谈判组的钢企负责人坦言,感觉每一次谈判对方准备都很周密,先机总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直到胡士泰4人被拘捕,疑惑才终得破解——这起商业泄密事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利益。
    为什么如此机要的商业秘密竟被不法分子窃取,他们是如何渗入到我国的商业环境中来?除去利益的诱惑外,是否跟我国产业预警机制执行不彻底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市场的开放力度日益加大。在引进国际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自身的商业机密也受到不法分子觊觎。因此,加强产业预警机制迫在眉睫,对于一些年轻的行业尤为如此。
    由此,记者想到去年由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启动的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欲以此保护我国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多么重要。
    必须看到,目前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重点、投资热点。一些跨国公司借助现代的物流理念、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抢滩中国市场。外资物流企业已对我国物流行业构成严峻挑战。因此,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少不了产业预警机制的保驾护航。
    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物流产业运行、物流市场发展变化、物流企业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判断可能存在的产业损害异常情况,此举相当于为物流行业上了一把保险锁,可将有损产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屏蔽在外。这对物流这一年轻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不过,预警机制建立后,仍需要有关部门坚持关注行业发展,方可助其快速前行。
    从力拓 “间谍门”事件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不少行业在产业预警方面存在空缺。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警醒,将产业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上重要日程,不给别有用心者留可乘之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