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工城”互动打造广西北部湾港国际品牌

2009-7-14 22: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应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邀请,2009年5月11至23日,笔者随广西欧盟港口物流发展专题考察团赴德国、法国、葡萄牙考察。代表团实地考察了2009慕尼黑国际物流、远程传送及交通运输贸易博览会,以及法国、葡萄牙的港口物流情况,对欧洲港口发达的现代物流印象深刻,特别是其港口与工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验很值得广西北部湾港学习借鉴。 
    一、欧洲港口的主要特点 
    欧洲港口发展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信息化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佳。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航运体系健全,与世界大多港口通航。欧洲海运历史悠久,港口发展早,市场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各国港口之间联系紧密。如从鹿特丹港始发的500条班轮航线挂靠世界1000个港口,与世界800多个港口相连;马赛港与世界300多个港口通航,转运方便、中转功能强大。欧洲港口普遍具有强大的国际货物仓储、分拨能力,港口不仅具有传统的海——陆中转功能,也具有海——海中转功能。如鹿特丹、安特卫普等国际大港的“水水中转”比例都在50%以上。 
    二是交通网络发达,港口多式联运功能强。公路方面:港区公路与高速公路网直接相连,如雷克索斯港通过西北部现代高速公路同西班牙密集的公路网相连,港口货物可以极为便利的运送到伊比利亚半岛各个地区。铁路方面:大多码头都有铁路线,并形成火车、穿梭火车以及多式联运网络,如汉堡港多式联运特别是海铁联运的发展,使港口吸纳了大量欧洲内陆腹地的货源。空运方面:密集的航班进一步提高了港口服务水平,如里斯本港距机场仅7公里,马赛有18家航空公司与60多个国家通航。此外,有的港口通过管道运输把港区内的工业互连或与腹地的工业区相连。 
    三是技术先进,码头专业化水平高。欧洲港口高度信息化,普遍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应用EDI实现货物的全程跟踪,GPS普遍使用,高效率的港口作业和现代化管理,实现了船舶全天候作业。高度专业化是各港的显著特色,如鹿特丹港的跨运车、牵引车均无人驾驶,集装箱装卸全程由电脑控制,卡车集疏运均采用智能卡系统。 
    四是货运多样化,规避风险能力强。为规避风险,欧洲港口极为重视港口货物运输、仓储的多样化。如鹿特丹港集化学品港、铁矿港、(液体)散货港、汽车港、件杂货港、冷冻货港和集装箱港于一身。马赛港也进行多种经营,主要进口石油、煤、粮谷、木材、面粉、矿石等,出口水泥、机械、成品油等。 
    五是港城互动,工业与物流相互促进。欧洲港口城市物流产业与工业生产、城市化互为促进、协同发展。港口物流与工业互相依托,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发展带来了便利,工业为物流带来了稳定的货源,物流与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如鹿特丹港是世界最大原油卸货港,利用其强大的海运优势,发展大规模的石化工业,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Shell(壳牌)、BP(英国石油)、ESSO、海湾石油等世界跨国石油垄断公司在鹿特丹都建有炼油基地,经济贡献占荷兰GDP的10%;马赛港是欧洲第二大化学工业区,并集中了法国40%的石油加工工业;安特卫普港海运量的1/4来自港区工业。 “港兴城兴” 的特征十分明显。 
    六是管理体制健全,港口发展有保障。欧洲港口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制度各异。德国、荷兰政府将港口视为社会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形式基本由地方政府确定。如鹿特丹港属于鹿特丹市政府所辖,市议会任命董事会成员,港务局负责制定港口管理规章、规划、建设、环保和安全,港口经营由经营公司负责。而英国则将港口行业视为一般性经营企业,政府不予干预,港口投资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负责。各国港口管理体制虽然不同,但清晰的产权、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