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豆进逼 东北豆"豆贱伤农"

2009-7-14 11: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7月,专家们不断在媒体上呼吁,建议国家在10月份新粮上市前按补贴价格抛出部分国储大豆。这意味着,东北大豆加工企业近期很可能迎来“国豆”救市,摆脱无豆可收、开工即亏的困境。    2009年初,黑龙江省内能够常年生产的300多家年加工能力为900万吨大豆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只有400多万吨。97%的大豆加工企业已不得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方面,进口大豆源源不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大豆进口量为2209万吨。2008年全年突破3000万吨。
  在此关头,豆类加工企业维他奶宣布,将联手黑龙江嫩江大豆协会,斥资4000万元筹建东北天然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扶持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而在去年,跨国食品巨头益海嘉里已低调在东北收购有22年历史的豆奶粉老品牌“晨星岛”及其生产线。东北大豆危机之下,一些以非转基因豆为原料的企业纷纷大举收购,能否改变进口豆冲击下“豆贱伤农”的现状呢?
  业界传言:国储大豆将抛售救市
  今年3、4月份,黑龙江省68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多数没有收购大豆,几乎全部停产。停产的原因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低价冲击和国家收储抬高了国内大豆的价格,致使企业严重亏损。
  国家临储大豆已经达到715万吨,如果国家开仓放粮,或可缓解加工企业的缺粮困境。但是有专家认为,国家收储的价格原本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再加上收储成本,大豆加工企业根本承担不起“顺价销售”的大豆。
  据悉,国储以1.85元/斤保护价收购计划达到715万吨。据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市场收购价已由年初的每公斤3.5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每公斤3.60元左右,部分区域品质较好的大豆市场收购价已超过每公斤3.80元。
  “但这仍然是有价无市。”专家说,“如果不在新粮上市前缓解库存压力,势必影响新粮收购。国外大豆每年这个时候,都在点豆成兵,进入中国。”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多半存放在露天,中储粮仓储存压力大,而紧接着10月份新一拨大豆又将上市。
  记者获悉,部分国储大豆正在往南方调运,累计移库的大豆超过100万吨。
  有分析称,国家抛储大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只要是注册的公司都可以参与竞拍。2007年,国家向市场抛售食用油以平抑油价,结果大部分食用油被外资企业收购囤积,预期的调控目的落空。
  进口豆威逼下国产豆失定价权
  “目前在黑龙江的种植行业中已经有声音开始呼吁,通过生产转基因大豆来应对境外转基因大豆的冲击。”7月6日,黑龙江嫩江大豆协会理事长张有良表示,占据70%市场份额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已对原料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员主任涂顺明表示,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与黑龙江相当,在300斤/亩左右。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每亩地的转基因大豆可以少用两次药水,一共可以节约20多元。按照2008年黑龙江种植成本计算,一亩大豆的成本在260元左右,而转基因大豆在农药成本上节约20多元,即在成本上与非转基因豆相差10%左右。
  美国豆农从2004年之后,成为中国豆农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国《2002年农业法》生效后,大豆补贴进一步增加,2004年达50.5亿美元之巨。这意味着美国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19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大豆补贴率从6.5%增长到24%.
  去年7月,国产大豆价格滑落到1.6元/斤,缘于国外大豆的进逼。去年10月20日,国家紧急救市,在东北地区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国储计划一再追加,截至今年6月,国家先后下达了四批大豆国储计划,分别为100万吨、103万吨、250万吨、125万吨。
  但这些大豆是国家收储后手中的烫手山芋,临储必将清仓,而新大豆收储季节即将来临。“收储并不能本质上解决国产大豆面临的问题。也不会根本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企业收购拉开产业整合序幕?
  国产大豆面临的困境已经威胁到了以豆类为原材料相关企业的发展。
  日前,豆奶企业维他奶集团在广州宣布,计划投资不少于4000万元筹建东北天然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并向东北豆农捐赠了12500公斤的天然非转基因大豆豆种,支持国产天然非转基因大豆的未来。据记者了解,4000万的资金,是维他奶每年天然大豆原料采购的成本,此举意味着,维他奶将种植和收购原料方面,全力押注东北大豆产区。
  据了解,豆奶、豆浆、豆腐等产品,占整个国产大豆消费量一半以上。中国内地即饮包装大豆饮料的市场容量为800百万升左右,豆奶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整个即饮豆奶业正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为了保证原料的安全,以及说服黑龙江豆农对自然大豆的种植意愿,豆类食品加工企业已经纷纷开赴黑龙江建立生产基地。据悉,除维他奶外、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飞鹤大豆食品科技公司都纷纷奔赴东北,寻找各方面力量建立稳定的大豆生产供应基地。
  而在去年,益海嘉里收购了有22年历史的东北豆奶粉老品牌“晨星岛”和其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生产线,以多品牌组合全面进军豆奶粉市场。这是益海嘉里第一次进军豆奶行业。
  国产天然大豆的窘境已成为阻碍下游加工企业发展的原料瓶颈。豆奶巨头维他奶集团、广东珠江桥等大豆食品加工企业已在为明年甚至未来几年的“粮食储备”进行战略运筹。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惠玲曾表示,如国产大豆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太快,成本太高,不排除有企业会使用转基因大豆来生产。
  蛋白质含量少,是加工者不愿意使用转基因大豆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专家警告,如果使用蛋白质含量少于自然大豆的转基因大豆生产豆奶,会不会产生“添加蛋白质成分的现象?”他说,这是企业可能面临的消费者监督的风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