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国货当优先

2009-7-12 4: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若懿
    编者按:我国政府采购自实施以来,歧视国货的现象一直存在。为此,2007年,格力空调总裁董明珠还专门上书全国 “两会”,大力呼吁政府采购要向自主品牌倾斜。而自2008年11月开始实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再一次让政府采购领域的这一顽疾暴露于天下。针对外商对4万亿元工程采购排斥外国产品的悖论,国家发改委迅速作出回应:4万亿元招标工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 “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随后正式发文指出,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第一次从政府层面对采购国货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和支持。
    前不久,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表示,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将 “平等对待国内外产品”。此前,国家发改委曾提出装备制造业采购中歧视国产设备现象突出,接下来,九部委联合发文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应当采购本国产品。一纸公文,不仅令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歧视国货现象受到高度重视,同时也将是纠正 “洋货”优于 “国货”的良好开始。
国货受歧视严重
    众所周知,政府采购因其购买力巨大而广受中外企业追捧。正因为如此,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生活环境的影响都十分明显。由于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其他采购主体不可替代的影响,它已成为各国政府经常使用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 “歧视国货”现象却令国家制定的 《政府采购法》屡陷尴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我国公车采购金额达800多亿元,自主品牌车在近几年来的公车采购金额总计仅0.15亿元。如此之大的数据差距,足以说明歧视国货的严重程度。这一差距,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加突显。据有关数据统计,金融危机以来,机械工业产销情况和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目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管理的汽车、建工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机械等13个大行业中,除了个别行业有增长外,总体增速呈下滑趋势,2009年1~4月下滑了21%。在此情况下,国家亟待拉动内需,帮助国内企业渡过难关,4万亿元投资计划正担当了此重任。然而,歧视国货现象的存在却让本土企业 “很受伤”。
    “现在我们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甚至一些领域的技术能力远超国外。但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却总是抱着 ‘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的心理,歧视甚至拒绝国货。比如,有些地方政府采购时,明确指定采购国外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介绍,在招标采购中拒绝国货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等行业的 “潜规则”,这无疑对我国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更是指出,中国一直都存在国货逆向歧视问题。在同等条件下,不是 “国货优先”,而是 “欢迎洋货”。而质量偏见、出国考察诱惑和腐败是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不让政策落空
    “这一政策出台太晚了。”谈及“政府投资应采购本国产品”的政策时,王丛虎如是说。他表示: “此番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提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此拉动内需,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些人歧视国货,这分明是让国家政策落空。”
    王丛虎告诉记者: “歧视国货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以前有些部门也就此问题反复讨论过解决方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这次由于4万亿元投资数额巨大,使歧视国货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直接推动了政府政策的出台。这一政策将会对政府采购起到很强的引导性。”王丛虎解释到:“现在很多地方企业在采购时都向政府看齐,政府行为非常关键。所以,政府部门需要以身作则,引导企业、单位购买国货。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
    其实,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货已是各国都认可的国际惯例。不少国家制定的 《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了对本土产品的采购比例。如 《美国购买法》规定政府采购必须至少购买50%国内原材料和产品。澳大利亚对环境产品采购更严格,以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我国的 《政府采购法》中也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所以,九部门联合发文强调政府投资应采购本国产品,将有效引导政府部门的采购行为,维护和保障国家利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九部委联合发文后,目前已有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表示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本地产品。兰州市政府便将本地名优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纳入市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表示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资金优先用于购买本地产品。
国货标准亟待制定
    “为什么国货歧视的现象会长期存在?关键在于国家缺少对国货标准的制定。”王丛虎一针见血地指出该现象存在的原因。
    王丛虎解释说: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早就意识到,中国迟早要走发达国家的路子,老早便把公司设在中国。比如前些年北京采购电子产品时,面对一些跨国企业,却无法评定其究竟属于 ‘国货’还是 ‘洋货’。说对方非国货,但对方的注册地址与法人单位都在国内,但定其为国货,它分明就是由跨国企业生产制造。”
    因此,由于一些政府对国货的标准没有达成共识,在招标过程中,无法对某些本土产品涉及到加分层面。所以,有些地方、执行机构会自行为之设立加分标准,有些地方便模糊执行。因此,导致国货采购过程中阻力重重。王丛虎曾到一些地方调研,谈及政府采购内容时,一些地方工作人员面露难色: “因为没有相关标准参照,我们下面的采购单位评标时根本不敢冒险,有可能会因此遭到未中标的供应商的投诉。”
    “所以,尽快制定国货标准迫在眉睫。”王丛虎说。当然,标准的制定并非易事。
    “首先需要认定单位。比如应该让一些单位列出一些清单,明确什么品牌是自主创新品牌,什么样的品牌能够在招标中得到优化权。”但由于具体盘点清单的难度大,王丛虎建议相关部门采用排除法,比如产品来源地、股分比例等细化内容都要体现在标准中。但以排除法制定标准是否会引起贸易保护嫌疑,王丛虎给予否定。他说: “各国都在通过相关规定保护本国自有产品的利益,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写清楚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让大家一目了然。”
    同时,王丛虎指出: “政策落实需要有效的监督,国家应该成立相关部门,对政府采购给予监督。目前的政府采购中,各个单位、部门是各自为政,财政部下发采购款后,却无权监督钱的去处。所以,我们国家才长期存在 ‘欢迎洋货’的问题。真正解决歧视国货,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以有效监督来落实国家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