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真会不期而至?

2009-7-12 3: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印久青
    近几个月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经济下滑的速度已经放缓,西方金融市场已远离崩溃的边缘且趋于稳定,复苏的 “初绿萌芽”似乎隐约可见。然而,伴随着原油等基础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市场近期对通胀的预期陡然上升,对通胀是否即将来临,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陡然升温。
    认为通胀即将来临的依据很多,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状况看,通胀几乎不可避免。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央行实行激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金融系统货币供应量超常增加。有观察发现,近8个月来,美国的基础货币已增加为原来的10倍还多,银行准备金几乎增加了20倍。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货币供应增长率是经济周期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考虑到许多国家的财政状况,通货紧缩无疑是一场噩梦,制造或纵容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这些国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为救市和刺激经济,发达国家大规模举债、大力度减税和增加公共开支,财政赤字急剧增加。IMF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10个最主要的富裕国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78%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114%,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平均要承担5万美元的公共债务。此外,不少新兴经济体本来财政就不宽裕,经过危机的冲击更显窘迫,财政赤字大幅蹿升。如果经济前景持续不佳,偿还债务无望,一些国家就要违约,或者不负责任地通过央行印钞填补财政赤字 (即债务货币化),制造通货膨胀来减少债务负担。
    不过,认为通胀不会很快到来或不可能出现恶性通胀,同样也不乏有说服力的依据。
    目前的数据表明,美国、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水平近几个月来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非常时期就要采取非常政策。在信贷紧张状况远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向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大量提供准备金,不可能导致货币发放和信贷的迅速增加。事实上,虽然基础货币超常增加,但由于需求不足,货币流动速度相对较慢,M1和M2的增加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最近一年或两年之内,真正的威胁是通缩而不是通胀。价格水平出现轻微上涨的趋势应当认为是积极的现象,美联储如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将会抑制复苏。而长期国债利率较危机刚发生时有所上升,但并不很高,处于正常水平,应当意味着投资者心态在恐慌之后恢复常态,而不是因为投资者担忧通胀得不到控制。
    至于未来是否会发生通胀,不应仅凭现在的数据作出断言,更重要的还要看未来经济走势、看各国货币财政当局的作为。
    不容否认的是,许多国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记录的财政赤字的确为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如果一直延续这种货币财政政策,一旦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的活跃状态,通货膨胀必然接踵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的通胀预期已显著上升。近期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不能简单看作是需求回升的反映,更主要的是投资者对美元贬值的担忧和国际金融资本利用通胀预期炒作的结果。通胀预期上升造成基础原材料价格的过快回升,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很不利,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能否有效制止通胀预期的上升,防止高通胀的形成或过快到来,要看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的情况,还要看各国货币财政当局如何应对、主要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如何博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