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一位华商眼中的中国商机

2009-6-7 11: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6月6日下午的云南省昆明市,天气炎热。47岁的华商叶献鑫带领着来自欧洲的11位商人,兴致勃勃地在中国西南的昆明考察投资项目。
出生在中国湖南省的叶献鑫,小学时光在浙江省青田县度过。19岁的时候,去了比利时,目前在比利时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
正在昆明参加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的叶献鑫说,这次回来,他一方面想回家乡看看早年的朋友同学。当然,身为比利时青年联合会副会长的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率领40多人的欧洲代表团,来到中国,感受中国,投资中国。
经过两天的考察,叶献鑫说,欧洲代表团的企业家们选中云南的花卉产业、太阳能产业和畜牧业作为投资和洽谈的突破口。“无论是荷兰还是比利时,每一个节日,甚至部分餐饮行业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鲜花。10朵很小的玫瑰,在比利时需要5欧元,而且每逢周末,购买鲜花需要排着很长的队。”叶献鑫说,通过考察,我们知道云南的花卉价格实惠,品质非常好。云南有世界上品质上乘的鲜花,而且即将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市场和物流中心,这对我们是很有吸引力的项目,而且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鲜花也存在“口红效应”,销量只增不减。
云南省的牛肉等产品,也成为叶献鑫等欧洲代表团成员希望引进的产品。“在欧洲中餐馆非常多。欧洲所用的牛肉大多是从巴西或泰国进口的。到了云南后,发现这里的牛羊猪肉,品质好,肉质嫩,可以大力合作。”
有着充足热能条件的云南,太阳能等节能产品的开发合作,是国家能源新政策的主要方向,这也成为欧洲代表团一行的关注热点。据了解,目前中国有5000多家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昆明市对太阳能产业也非常重视。昆明市经委法规处的杨晓斌介绍,自2009年起,每年财政预算2000万元,将连续扶持5年,以支持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
这一信息对于叶献鑫带来的欧洲代表团来说是个好消息。“万(van)是我们团里一家太阳能生产企业的董事长,在比利时,他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发热板一直供不应求,一般都要提前至少半年才能预订得到。”叶献鑫把这个棕色头发,身形高大的万(van)介绍给新华社记者的时候说,万对云南的投资环境很满意,尤其是政府给予的优惠的税收和政策扶持等,以及这里良好的太阳能发热板的生产技术水平,当然,他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叶献鑫算了笔账:“比利时劳动力的税收是100%。工人一天的工资为100欧元的话,税收也要上交这么多。而雇员工资成本也很高,一个电工的工资是每小时40欧元。在那里建一个工厂,开设一个公司,征收的地皮税和房屋税很高。而在中国,就没有这部分税收,加上优质高效而又低廉的雇员成本,这对来自欧洲的企业家来说,是十分吸引人的。”
叶献鑫说,通过这次东盟华商会,欧洲代表团的华商和企业家们有了三个信心:即中国政府给了回国侨商一个信心;国外侨商侨领给了外国企业家一个信心;企业家对未来的投资回报有了信心。“有这三个信心,我相信回国的企业家们,都很愿意踏实地做下去。”
“从签证到踏上北京的第一步,国务院侨办和侨联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关注和关心。”在记者采访期间,这位身材中等、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士多次提到这个话题,“中国政府的热情让我们感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