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海上直航: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9-6-7 10: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此举标志着,在政策暖风频吹下,自去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海上直航以来,“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海上直航再次进入一个新的“航程”。
  九项政策为两岸海上直航 
   
进行技术性“接轨”
  5月16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以及来自两岸的业界代表参加了“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会议期间,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宣布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九项政策措施,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 
   
这九项政策措施具体如下: 
  ——增设5个直航港口(港区)。大陆方面增加铜陵港、石岛港、莱州港、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宁波—舟山港沈家门港区5个直航港口(港区)。至此,大陆方面共有68个港口(港区)为两岸海上直航港口(港区)。 
   
——宏观调控直航运力。根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平等参与、有序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运力”原则,为避免运力盲目增长,导致恶性竞争,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以集装箱班轮、客船和散装液货船为重点进行运力宏观调控。 
   
——便利两岸砂石运输。为两岸砂石贸易提供运输便利,更好地满足台湾方面砂石运输需求,促进两岸经贸发展,不再对天然砂运输船实行单独发证,将天然砂运输船的业务范围统一调整为“砂石运输”,同时,加强对老旧船舶的安全检查,保障安全。 
   
——台湾直航航运公司享免税优惠。自2008年12月15日起,大陆对台湾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在大陆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鼓励互设机构。大陆方面已就落实《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互设机构做好了安排,欢迎台湾航运公司在大陆投资设立经营性机构,大陆相关部门将积极提供协助和便利。同时,大陆方面支持两岸验船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积极促成互在对方设立办事处;在设立办事处前,为验船人员来往两岸开展业务提供便利,及时执行检验和处理紧急事务。 
   
——允许两岸登记的非运输两岸间贸易货物的船舶,从两岸港口或第三地港口进入对方港口。挂旗方式按照《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规定的船舶识别方式执行。如上述船舶运送两岸之间的贸易货物或中转货物,应按照两岸主管部门对直航船舶的管理规定办理。 
   
——支持非商业运输船舶往来。对两岸资本的非商业运输船舶(如航海教学实习船、海洋科学考察船、工程船等)进入对方港口,按照《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精神,予以支持,按个案方式予以审批。 
   
——加强《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联系实施机制。大陆方面的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方面相应机构的联系,为两岸相关主管部门指定人员提供便利的联络渠道和服务,及时协调处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实施中的相关事务。 
   
——推动海上安全合作。大陆方面继续推动两岸海上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口磋商,共同保障海上人命、环境和航行安全,并尽快协商编制两岸直航船舶共同技术标准。 
   
如何看待这九项新的政策措施?据记者了解,这九项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对去年《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允许两岸登记的非运输两岸间贸易货物的船舶,从两岸港口或第三地港口进入对方港口。” 此举意味着在台湾地区登记的船舶,可以从第三地航往大陆,没有运输两岸间贸易货物的船舶也可航行于两岸之间,这一新的“开放”尺度令台湾航运业充分感受到了大陆方面相当大的诚意。其次,对于非定期航线的砂石运输,交通运输部也顺应台湾业界的呼声,给予了高度自由,“不再对天然砂运输船实行单独发证”,与此同时,大陆方面还增设5个直航港口(港区),主要也是配合散货船运输需要。从台湾业界的反应来看,大陆推出的这九项新政,受惠最多的就是台湾的散货船运输。
   
“此次提出九项政策措施,大部分是根据两岸基本实现‘三通’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而制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交通运输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建生表示,可以说,这一系列政策都是为推动两岸实现全面海上直航进行最后的技术性“接轨”。
   

   
金融危机面前
   
两岸放大“直航”效应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历史性地实现了海上直航,至今,两岸海上直航已5月有余。而这5个月,也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航运业备受冲击的5个月。在困难面前,两岸港航业不断放大“直航”效应,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
   

   
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透露,截至4月底,两岸实际直接通航港口已达50多个,两岸共有125艘船舶参与直航,1-4月累计运输货物2000多万吨,减少运输时间3万多小时,为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徐祖远就此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航运业进入罕见的困难时期,两岸航运界要“抱团取暖”,齐心协力,相互扶持,共克时艰,实现共赢。
   
台湾航运业在两岸海上直航中受益明显。
   
台湾最大的港口高雄港,曾经排位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近年呈现衰落之势,全球排名不断滑落,被挤出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外,2008年更滑落至第12位。两岸海上直航实现以来,尽管受累于金融危机,高雄港仍获得重要转机。
   
据台湾方面统计,去年12月大陆航行到高雄港的船舶航次38班,今年3月增加至118班,装卸货量也从去年12月的1.6万标箱增加至今年3月的7.4万标箱,短短4个月,两岸海上直航,为高雄港增加约24万标箱的货量。
   
“如果没有两岸海上直航开放,金融危机对台湾航运经济的冲击将更加严重。”长荣海运董事长王龙雄表示。据其透露,两岸海上直航启动后,航道“截弯取直”,航运成本节省幅度高达15%至30%。
   
两岸海上直航也为两岸的进出口业带来了商机。王龙雄举例说:“农产品的运销首要重视保鲜度,运送时间的缩短可以大幅度提升保鲜度,加速货物上架的时间,并降低运送过程的毁损率,使台湾的水果、花卉、水产养殖等产业成功拓展大陆市场。”
   
在5月16日的圆桌会议上,同时还身为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董事长的王龙雄表示,“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深深感受到两岸合作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和迫切,”王龙雄还表示,期待双方携手合作,为促进两岸航运业界优势互补、共克时艰全力前行。
   
事实上,台湾方面目前开放两岸海上直航港口共有13个,这些港口正使出浑身解数,与大陆港航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做大两岸海上直航这篇“文章”。
   
高雄港正是台湾航运界借直航“春风”、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高雄港务局局长谢明辉一行访问大陆,开始了其在大陆港航界的“拓展商机之旅”。3月中旬,高雄港务局与上港集团在沪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约定将尽快指定有关人员进行磋商,落实具体合作项目,实现共赢目标。
   
3月20日,高雄港务局又与青岛港集团在青岛签署类似的合作意向书。4月份,高雄港务局再与大连港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除了与大陆的港口结盟之外,高雄港还积极与大陆航商展开合作,访问期间,高雄港还分别与中海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中外运长航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层面包括航线、码头经营等等。
   

   
两岸代表积极建言
   
促进两岸海上直航发展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为两岸海上全面直航奠定了基础,但从直航实施5个月来看,目前还存在不少具体问题需要两岸协商解决。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健康有序地发展,“扩大两岸在海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摆在两岸业界面前的一道现实议题,因而这也成为5月16日的圆桌会议的主题。
   

   
在这次圆桌会议上,近150位来自两岸的代表围绕该主题,研讨了两岸在航运管理、直航船舶安全管理、海事处理、救助打捞和直航船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并对两岸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闽台港口、航运及物流合作提出了建议。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会上表示,两岸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立的原则,加强两岸航运市场管理,保障两岸海上直航健康、有序发展。徐祖远指出,目前,两岸海上直航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两岸相关主管部门指定人员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迅速、有效地解决在两岸海上直航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两岸海上直航健康、有序发展。徐祖远还表示,台湾海峡是繁忙的运输要道,必须高度关注安全问题。目前,两岸对船舶的技术标准要求尚不一致,两岸验船机构有必要尽快联合对直航船舶制订一个共同目标,从技术上把好船舶准入关;两岸海事部门和海上搜救部门也应加强合作,加大船舶安全监管力度,扩大和深化已有的海上搜救合作;建议适时举办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大陆方面也愿意在值班救助船舶方面向台湾方面提供支持。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选择坐船前往台湾游览,给各项配套服务带来更高要求。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指出,目前海峡两岸的邮轮运输发展相对滞后,两岸三地也还没有全面进行运输、观光、旅游等多方面运作的航运公司。下一步将力求开展新尝试,通过“包船”特案、开放特许经营等政策,重点培育两岸自己的邮轮公司,未来游客或将可以乘坐豪华邮轮往来海峡两岸。
   
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董事长、长荣海运董事长王龙雄在会议上发言说,两岸海上直航开通以后,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期盼两岸在未来的协商中持续携手合作,逐步达成两岸海运全面正常化的终极目标。王龙雄认为,实务中,两岸对直航船舶许可的审核标准不尽相同,包括许可证的有效期,以及两岸审核的步调。“因此,建议双方共同建构一个有效合理安排运力的机制,以期在两岸海运市场的管理上达到同步互动的目的。”王龙雄同时表示,尽管两岸互免税收的协议已签订,但是台湾方面尚未公告实施细则,希望相关单位能够加速法规的制订。
   
中远集团运输部总经理袁小宇认为,应该建立两岸航运主管部门定期高层会晤机制,建立两岸共同认可的船舶标准,逐步有序地开放市场,避免两岸直航后出现的运力剧增,出现恶性竞争,同时推动陆资企业赴台投资。
   
阳明海运副总裁王烑炫建议,未来两岸航运管理运作更需要制度化。他表示,该公司未来会在大陆沿海几个大城市,以及武汉、重庆等内陆的主要枢纽城市设点。
   
宁波港集团副总裁蔡申康建议,应该进一步扩大港口的功能,探索两岸合资经营港口和船运业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