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物流业开渠蓄水
2009-6-6 14: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张大云
物流增速超服务业增加值
今年一季度,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物流业位列其中,这是我国发展物流业第一个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中惟一的服务业规划。基于这一划时代的宏观政策背景,记者近日对镇江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作了一番走访。
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对物流业的发展都高度重视,长三角各大城市更是如此。镇江地处陆路、水路 “双黄金十字”交汇处,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对镇江物流业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并于2003年底制定了 《镇江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数年来,围绕该规划镇江市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05年至2008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由42.2亿元增加至65.18亿元,增速持续超过服务业增加值和GDP增速,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4%。2008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首破1亿吨大关,集装箱运量29.24万标箱,分别是2005年的1.7倍和1.64倍。
2005年至2008年,镇江市物流业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12亿元,建设了一批有利于改善物流业硬件条件的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公路方面,实施了镇溧高速镇江段、宁常高速镇江段、镇江至禄口机场快速通道、大港港区至沪宁高速快速通道、沿江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水路方面,实施了大港三期、兴隆港一期、惠龙港一期、苏南运河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镇江市物流运输条件,全市现拥有等级公路里程6201公里、万吨级泊位28个,并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互联互通的运输格局。
镇江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夏卫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化分工的深入、细化,对物流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全市490家各类物流企业中,已涌现部分具有较高专业化、信息化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荣获“中国最具成长性物流企业”称号的宝华物流,建立了GPS监控信息系统,充分保障了危化品运输安全性,从而吸引德国巴斯夫、美国陶氏化学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化工企业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惠龙国际钢铁物流,运用现代管理经营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正在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钢材物流交易中心;丹阳滨江物流依托丹阳沿江汽配产业,发展壮大了专业化物流配送服务。
去年, 《镇江市现代服务业三年翻番行动计划》出台,该 《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镇江市现代物流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10年,镇江市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的框架体系,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成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的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之一。
四大举措助力物流业发展
“东风”吹来,乘势而上;开“渠”蓄 “水”,水到渠成。
镇江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夏卫军向记者介绍说,基于以上三年计划目标,镇江市正在采取一系列相关重要举措:
一是把握物流业发展新趋势,明确镇江市物流业发展重点,合理调整物流业空间布局,突出重点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更好地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尽快完成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导长江岸线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推动港口物流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鼓励物流发展的政策,严格界定政策扶持范围和对象,切实落实好现代物流企业在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
二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围绕基础服务网络化目标,加快建设一批与物流相关的重点基础设施,加强有机衔接,提高集疏运水平。港口建设方面,完成兴隆港一期和中储粮码头等工程建设,加快大港四期、兴隆港二期、惠龙港二期、新民洲新宇物流、高桥港区神华物流等一批前期项目的推进,尽早开工建设。公路建设方面,完成镇江至禄口机场的快速通道、大港港区至沪宁高速的快速通道以及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工程建设。铁路方面,重点加快推进高资站铁路引线工程,构筑龙门―高资港区港口、公路和铁路组合交通优势,带动镇江西部港口物流基地发展,加快推进淮扬镇铁路和镇南铁路前期工作。水路方面,加快实施大运河 “四改三工程”,使船舶通过能力由500吨提高到1000吨。过江通道方面,加快泰州大桥建设,积极推进五峰山大桥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大港综合物流基地运输条件。另外,利用常州机场扩建机遇,加强对接工作,优化镇江东部综合交通格局。
三是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壮大物流骨干企业。首先,立足现有企业,培育物流骨干企业,重点依托镇江港务集团、兴隆港务、惠龙钢铁物流、宝华危化品物流、中储粮粮油物流等企业,引导企业提升经营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增值服务,在满足本地企业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开拓外地市场能力。其次,扩大对外开放,引进物流骨干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该市,特别是吸引航运界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口建设经营管理,开通更多航线,增加保税功能,增强市区港口集散能力。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物流业智力支撑。将现代物流人才列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之一,通过多种途径集聚一批现代物流人才,满足全市现代物流发展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物流人才。推进市内高校与全国物流方面的先进院校联合办学,建立物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现代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