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寻求上游资源 再掀海外找矿潮

2009-6-4 16: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铝收购力拓股权,五矿购买OZ矿山,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大型央企纷纷赴海外寻求资源的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不过,海外找矿显然不只是央企的独角戏。中金岭南收购PEM公司50.1%的股权,华菱钢铁购进第三大矿业公司FMG5亿新股,各地方资源型国企的身影也一直活跃在海外投资的舞台上。 
现在,民企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了。6月2日,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杉杉股份表示,该公司已与澳大利亚Heron公司签署了关于Yerilla镍钴矿项目的框架合作协议,以满足公司对镍钴的需求。智富能源行政总裁欧文上月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该公司正试图收购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以进入黄金生产领域。 
而此前,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亦收购了澳洲一处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高潮似乎还远未落幕。 
民企海外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是肯定的,杉杉股份这次投资于澳大利亚也可以说是顺应这个趋势。”6月2日,杉杉股份董秘表示。 
根据杉杉股份与Heron公司的协议,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建厂并将矿石处理成镍钴精矿。杉杉股份先以资金和技术单独出资建设工厂和基础设施,占合资公司70%的权益;建成投产并且达标后,双方将共同合资运营该项目,Heron以Yerilla镍钴矿全部矿权出资占30%权益。 
“这应该是杉杉股份拓展产业链的一个大动作。”日信证券研究员樊凯郁表示。据樊介绍,作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杉杉股份对镍、钴有着不小的需求,此次投资澳矿是其拓展产业链思路的具体表现。钱程也对这样的说法表示了认可:“公司确实是考虑上下游衔接的利用效率更高而出手的。” 
这不仅仅是杉杉股份一家的思量。此前,由国内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集团牵头,联手国丰钢铁、德龙钢铁等十余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准备组建民营钢铁企业联合体到海外买矿及投资矿山,后由于审批原因未果。 
尽管如此,沙钢也没有放弃海外找矿的努力。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专赴澳大利亚与当地一家上市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获得一处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开采权。目前,沙钢涉及的境外投资矿山资源项目还有澳大利亚威拉拉项目(Wheellala)和澳大利亚格兰奇资源(Grangeresoucers)项目。 
此外,智富能源行政总裁欧文表示,该公司将通过收购Martabe项目的周边项目以及印尼其他项目和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进入黄金生产领域,并且目前正在留意柬埔寨、泰国等亚洲国家的项目。 
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目前,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主要领域为自然资源,收购金额比重占到所有领域的97%;同时,资金流向非常集中,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占到总金额的90%。 
“灵活”走出去 
据钱程介绍,与其他一些简单的收购矿山不同,杉杉股份与Heron公司的合作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收购,而是通过技术和建设来进行合资,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行为。“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风险的控制。澳大利亚对我们的合作风险有所控制,同时我们对合作的风险也能有所掌控,是双方的。” 
这与民企的灵活应该说不无关系。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当海外“抄底”被越来越多提起和鼓励时,国企有时由于“走出去”成本过高,再加上本身的内部管理、运行效率不灵活,遭遇投资损失。中铝投资力拓目前遭遇的短暂难题即是一例。 
不仅如此,如今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民企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不景气,澳大利亚等国的矿山公司市值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矿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资本市场也关闭了融资大门。这些都让国外的矿企对外资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但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不见得就是因为金融危机,从商业上来讲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金融危机对走出去的时机或是价格还是有一定的帮助。”钱程表示。 
不过,“走出去”的道路远非一帆风顺。最近出台的振兴规划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去收购战略资源,但是受鼓励范畴的实力企业,基本都属于大型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民营企业寥寥无几。 
据了解,目前海外资源收购所需资金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的,即便是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需要银行的支持。“如果是购买铁矿石还好说,但如果是投资矿山,动辄都是上百亿的资金,没有银行的支持,民营企业难以承受。”中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耿炳玺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