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季度我国宏观调控将着重“两手抓”

2009-6-30 15: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讯近日,来自财政部的消息称,中国将自下月起减免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其中涉及不少产能过剩行业。然而,中国需要消化的过剩产能规模空前,出口关税的调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由于当前外需环境并未改善,经济下滑使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的宏观调控继“去库存化”后,从三季度迎来了一个异常艰苦的“去产能化”阶段。调整一方面将着重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将严格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需求萎缩加剧产能过剩
事实上,当前面临的“去产能化”任务十分沉重。中国上一轮经济发展扩张期长达创记录的5年,连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积累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而当前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低位。
    按照今年3月份工业增速8.3%计算,与中国工业长期平均增速相比,大体可估计中国工业的总体产能利用率水平只有60%左右。从历史上看,经济周期基本上是对称的,扩张期是5年,收缩期的时间也大致相当,产能利用率指望马上回升并非易事。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近日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在过剩产能的作用下,大量库存使得监测企业被动降低设备利用率,其经营仍然以消化库存和现有生产力为主,新生产力投资意愿持续下降。
    被看做工业运行“风向标”的用电量也出现下滑。今年前4个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时,一些发电和电网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现实问题
    面对沉重的“去产能化”,中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50万吨。中央财政将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不少人士表示,这一轮“去产能化”不像此前“淘汰落后产能”那么简单,其“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各行业调整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需求萎缩,而目前产能闲置最为突出的就是近年来为出口需求定制的生产能力。
    这部分产能既非高能耗、高污染,也非技术落后,相反是技术较先进、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能,如船舶专用钢板、电子设备等。
    统计显示,中国一季度工业领域中惟一出现增加值负增长的竟然是高新技术的电子工业,累计下降5.3%。
    与之相对的是,由于国内基建投资巨大,为内需服务的水泥、粗钢等产品局部回暖。
    近两年来,中国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大量投资定制了一些生产高技术产品的设备。“现在,我们支持的高新设备与高新产品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部分高端产能是无法转向内需的。”浙江省绍兴市市长钱建民说。
    这位长期在基层抓工业的政府官员话语背后透露出,这次淘汰过剩产能可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范剑平认为,当前必须一方面扩大需求,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才可使各行业的供需逐步恢复平衡,保留下来的产能才可能提高实际利用率。只有当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企业才会看到供求平衡,并进入新一轮设备投资,从而改变单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李亚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