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拿航运国际标准“话语权”

2009-6-3 0: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洪厚兴
    5月10日,由上海港代表中国发起的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的提案在德国投票获得通过,并正式进入实质性编写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在获准制定航运国际标准方面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8年底,国际标准化组织同意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包起帆为负责人,主持标准起草工作。2009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委员会开启了 “投票窗口”,要求全体成员对中国提出的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新标准的提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投票。5月10日,投票结果公布,包括中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14个国家同意该提案,其中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还表示愿意与中国一起参与标准的制定。
    据悉,从2001年起,包起帆团队就开始尝试集装箱电子标签的研究,并相继开通了国内首条内贸集装箱电子标签示范航线和国际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中美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目前已拥有2项国际专利,授权国家专利4项,这些创新成果未来都将成为新国际标准的基石。
    “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软件提升,只要努力,中国人同样能够站在科技创新的前列。”包起帆说。
○●给集装箱贴上标签
    所谓电子标签,就是给集装箱装上一把“电子锁”。集装箱从工厂装箱点装好货物,到出发港口,再漂洋过海到达目的地港口,最后到达产品分销中心,每一个环节电子标签都会记录到达的时间、地点,而且集装箱的实时状态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手机网络和互联网查询。
    “这个电子标签是小方盒子,装箱时用移动式读写设备往盒子里写入箱源、货源信息,集装箱在经过港区道口、码头桥吊时会被自动读取,并同时显示在专用网站上,货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监管部门都可以查询。如果中途被非法打开,网页将标注红色报警。”包起帆介绍。
    谈及为何要给集装箱贴上电子标签,包起帆对记者表示,一方面,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集装箱物流过程中集装箱自身不载有信息,信息的传递还依赖于传统方式。集装箱的流向、流转和识别基本上还是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现代物流迫切需要以信息技术来提升水平。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利用集装箱运输而引发的偷渡、走私、失窃等问题和先后曝光了的一系列问题食品事件,已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全球集装箱物流安全保障形势相当严峻。
    “由此可见,现代集装箱物流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并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包起帆说。
○●早已开始的探索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一流企业卖标准。掌握了标准制定,就等于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许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就是通过将专利技术转变为标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在世界航运界,欧美国家就长期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以至于国际上95%以上的集装箱国际标准都由欧美国家发起并制定。
    为了打破欧美国家对集装箱国际标准垄断,从2001年开始,包起帆就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展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研究。
    而此时,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大公司也展开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研究,但是将电子标签系统真正全面投入国际集装箱航线营运,实现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电子标签应用领域,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作业环境最为复杂,技术难度最大,各项技术指标、工艺性指标、功能性需求都远不同于其他领域;此外,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应用是处在一个巨大的物流网络环境下,该网络涉及到多个国家、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合作。
    尽管面对巨大的压力,但在国家的支持下,包起帆带领他的团队迎难而上。
    “集装箱电子标签刚研发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和上海市科技项目,得到了财政支持。随后,课题组从内贸集装箱运输起步,研究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相关技术和系统,开展了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工业性试验。”包起帆回忆说。
    2005年12月3日,中国第一条装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航线“浙海325”轮正式起航,完成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上海-烟台的真实环境应用,上海港取得了第一手的现场工业性数据。
    而在2006年,该项研究出现了更大的转机。
    这一年,该项目被列入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和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开发及应用,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海运署、美国国土安全局的高度关注。
    随后,事情开始变得一帆风顺。2007年11月20日,包起帆把10个电子标签挂在“中海悉尼”轮的集装箱上,发往美国Savannah港,进行中美国际集装箱航线电子标签系统实测。2008年1月17日,进行了一次从杭州某工厂至美国Savannah港的更大距离操作,均完全成功。3月10日,“中海宁波”号班轮从上海港驶往美国Savannah港,开始了全球第一条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的运营。
    “一系列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正常,可以实时在线监控集装箱运输状态。而这之后,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物流商,尤其是食品供应商主动找到上港集团,要求开通电子标签航线,以确保货物安全。现在,中国在航运领域也终于可以自己制定国际标准了。”包起帆不无欣慰的说。
○●助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迫切需要提升“软实力”。
    “上海港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包起帆对记者表示,“上海港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软件的提升,通过在业界的持续创新,上海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引领航运发展,站在航运界潮头的国际地位,这是上海早日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航运中心的必然选择。”
    包起帆认为,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重点是培养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保证经过上海港的物流畅通;二是要提高上海港物流服务水平和集成度,增加上海港对国际物流的吸引力。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应用,将有效提升现代港口物流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支撑,满足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推动传统物流服务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也有重要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的开发及使用将上海港的服务品质提高了一个台阶,有利于上海国际枢纽港地位的建设。由于电子标签保证了运输安全,今后上海港发出的集装箱将被国外很多港口视为“优等生”,从而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免除一系列查验手续后,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这将成为上海港吸引更多船舶停靠的有力武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