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拟建航交所振物流雄风

2009-6-24 11: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为世界主要航运中心之一的香港,货柜吞吐量曾冠绝全球近20年,但近年来已风光不再,“一哥”地位先后被新加坡和上海超前。今年3月国务院宣布,要在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消息令本港业界忧虑枢纽港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再加上两岸直航带来的冲击日益明显,未来本港恐将加速被边缘化。民间智囊机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针对状况提出建议,称本港应发挥软实力方面的优势,由港府牵头成立一个法定机构“航交所”,仿效“伦敦模式”,在港口信息、船舶交易、船籍注册、航运指数、海事仲裁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国际航运交易、定价中心。   研究中心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营运成本高涨的劣势,令本港越来越难抗衡内地城市的竞争。不过伦敦同样面对同样问题,却依然是全世界主要船东及船舶管理者的聚集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伦敦设置了航交所”,为船东和船舶管理者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方便他们判断市场状况和寻找合适的生意伙伴,因此即使伦敦港的有形成本高昂,但却依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令世界其他航运中心难以比拟。
  聚众业界稳航运地位 
  故研究中心建议香港亦可“照方抓药”,由港府牵头主动成立一所航交所,为航运业提供全方位信息。虽然此举无法立即吸引全世界的航运业人士,但可先从亚洲市场手。由于当前多数船舶、货物、租家、经纪等参与人士都聚集亚洲,本港成立的航交所若能提供业界需要的相关服务,该些参与者“根本不用远赴伦敦”。在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后,该众人士就会因为便利向本港聚集,大量在港成立公司总部或分公司,有力巩固本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有分析指出,随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崛起,世界航运业的重心已由欧美转移至亚洲。而亚洲的业界人士早已普遍期望能在一个地理位置适中、语言水平较高、法制健全的地区建立航交所。相较于竞争对手上海而言,香港更加具备上述优势。不过,有业界人士持悲观看法,认为上海同样已经建立航交所,而且逾10年之久,积累下来的经验已远非香港所能及。
  上海航交所大器未成 
  对此研究中心强调指出,上海航交所远未达成“伦敦模式”,当前仅是一个统计和信息收集机构,而且受限于英文水平不高和缺乏航运业专业人才等缺陷,无法为船东和船舶管理者大量减少交易成本。因此香港若迅速“急起直追,仍有机会后来居上”。但若裹足不前,则上海航交所势必成为中央重点支持对象,令本港继续丧失长远竞争力。
  报告并进一步指出,航交所不仅有利于航运业发展,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需要进行大量信息搜集、发布、交易等服务,可为本港创造不少就业机会。而船东、船舶管理者、经纪和货主等作出的交易,航交所亦可抽取佣金,为港府带来税款收入。
  倡建亚洲航运人才中心 
  巩固本港航运中心地位,是否有足够人才成为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亦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航运产业人才短缺,全世界都尚未有一个“知名、全面”的航运人才培训中心,香港完全可以在此方面先试先行,鼓励航运学校和企业建立“一条龙”式培训学生计划,打造亚洲知名的航运人才中心,对内优化本地人才的培训制度,对外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为业界提供长期、稳定的后备人才支持,并可帮助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形象。
  报告指出,虽然港府此前已推行一系列政策宣传,但由于本地学生不愿长期离乡别井,故投身航运业人数未如理想。因此在推行新的“一条龙”式培训计划时,应采取更多措施,鼓励航运企业与学生签订合约,为其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并让学生毕业后在行内企业工作一段时间。而港府则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为航运企业找出搭配的航运学校,并为有关计划的起始运作提供协助。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学生修读航运学科的兴趣,消除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疑虑,并吸引到更多企业来港参与本港的培训计划。
  对内优化培训制度 
  至于海外人才方面,报告指港府已在内地院校推广本港的航运课程,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以争取优秀学生来港从事航运业。未来这些措施可进一步延伸至亚洲其他地区,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扩大人才搜罗网络,吸纳当地尖子,以便充实香港的人才库。
  业界面临人才缺口 
  报告并指出,港府应继续加强宣传。当前中学生大多缺乏机会了解成为海员的方法、晋升阶级和回报,不利于航运学校和专业的推广。未来港府可资助、鼓励航运推广机构举行更多讲座,并通过出版刊物、拍制宣传片、举办体现海员生活的活动等方式,加强中学生选修航运科目的兴趣。
  根据研究中心调查,06年本港修读航运相关课程的毕业生人数仅有194人。其中香港理工大学的29位毕业生之中,只有1至2位最终成为远洋航班的海员。该数目显示,本港航运业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善用内地市场 促航运中心转型 
  一直以来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很大程度是靠港口业务支撑。然而,近年来内地港口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抢走大量生意,香港港口在无形成本方面的优势几乎消失殆尽。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更警告,本港业界若仍存在依赖港口业务维持航运中心的心态,只会令枢纽港地位继续被削弱。就战略目标而言,香港的唯一出路是利用内地庞大的市场,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尽快由单一的货运中心转型成为“高端的服务型航运中心”。
  吸引船东来港经营 
  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任、报告作者之一方舟此前曾表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业务都发生在中国区,中央亦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支持香港发展物流业,因此香港应把握住机会,发展成“各种航运要素齐全的航运服务业中心”。他并强调“时不待我”,若未能把握当前,未来恐“难以再有这么好的机遇”。
  方舟又于报告中建议,香港可先定位为亚洲的航运交易、定价、管理和人才中心。尤其是在交易和定价这两项服务上,当前全世界主要在伦敦航交所进行,对亚洲业界来说不仅地理环境太远,而且时差亦成为不利因素,香港正可趁势而为。而在管理服务方面,香港的船舶管理和注册均居世界前列,可为业界提供包括融资、买卖、海事保险和仲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并吸引更多内地的船东和管理者来港经营业务。
  中央政府明确支持 
  报告分析指出,虽然世界航运业重心已转移至亚洲,但航运服务业的中心却仍在欧洲。当前环顾亚洲,只有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三地具备发展航运业的条件。其中香港最具优势,因为相较于上海,香港在制度上更完善,英语水平较高,资金和信息流通程度都更为优胜。而相较于新加坡,香港则具有背靠内地之利,又有中央政府的明确支持,因此在三地之中最具发展条件。
  据研究中心获得的数据显示,08年世界十大货柜港,亚洲占其中9个。而亚洲所拥有的1,000吨位或以上的船舶数量,亦至少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载重吨位更超过40%。其中,中国内地更日渐成为航运大国,06年起所拥有的1,000吨位或以上的船舶数量已排名全球第二,载重吨位亦排名第四。不少分析都指出,内地仍欠缺一个具水平的航运服务中心,香港可先填补此项空白,通过开拓内地市场,进一步吸引亚洲乃至全世界航运业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