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委书记黄琪玉:找准定位 抢抓机遇 争先作为
2009-6-22 12: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西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海西连接沿海、辐射内陆、对接“两洲”的重要枢纽,三明市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立足实际,加快推进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三明市委书记黄琪玉。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海西战略的5年多,是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黄琪玉说,国务院出台《意见》,是我省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三明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使三明在融入海西建设中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有利于三明进一步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加快现有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苏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对台合作交流的平台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
机遇已经来临,关键在于谋在于干。
黄琪玉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明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作为意识、争先意识,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好工作,努力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要抓紧对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项目的对接点,围绕明台交流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以及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抓紧策划生成对接一批增后劲、管长远、有效益、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努力增创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要抓紧谋划,用新观念来思考,用新思路来谋划,用新办法来推进,进一步把推进海西建设与加快实施“四市”发展战略和“一轴两翼”的区域发展思路、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起来,与发挥三明老区苏区、老工业基地、区位、生态和精神文明创建优势结合起来,提升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抓紧突破,特别要在推出更加开放、更富实效的创新机制和创新举措上有新突破;在加快明台产业深度对接,推动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上有新突破;在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上有新突破;在加快老区、苏区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上有新突破;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党的建设上有新突破,着力先行先试,着力创新创造,在全面推进海西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挥优势 争先作为
在谈到如何围绕海西战略定位,进一步找准三明站位,确定着力方向时,黄琪玉说,关键要依托三明的特色,发挥三明的优势,始终站在海西建设的全局来谋划发展;勇当前锋,争先作为,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三明要提升优势,拓展领域。依托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和福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全方位、广领域地推进明台交流合作,采取特殊措施,选择3—5个特定区域,加快打造承接台湾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产业合作的集中区和专业园区,加快建设两岸林业、农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促进两岸产业的共同发展。
——围绕建设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三明要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用3—5年时间,投资近900亿元,加快建设以永武、永宁、三明绕城、建泰等高速公路,向莆、南三龙、浦建龙、泉永长等快速铁路和三明机场为重点的海西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打造闽中物流枢纽,并依托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无水港”等重大项目,实施城市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推进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等特色物流项目,打造闽赣物流集散地;加快构建区域协作枢纽,从开放理念、产业合作、协作机制等入手,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服务海西发展,服务内陆需求,在促进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作区和福建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区域协作方面发挥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重要作用。
——围绕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三明要抓紧对接国家、省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意见,按“突出工业、提升工业”思路,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振兴三明工业行动计划》。重点实施177个工业项目,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现有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等五大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纺织、化工、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不锈钢复合材等六大产业板块,力争到2012年,新增工业产值1080亿元,形成1个年产值超350亿元、1个年产值超200亿元、4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5个年产值超100亿元、1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使三明成为海西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围绕形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三明要凸显特色,充分发挥自然、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大金湖—日月潭“两水”、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两园”合作,进一步强化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龙头,形成以市区、沙县为主体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培育永安、清流两个旅游增长极,建设海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客家文化、抗战文化、朱子文化、宗亲文化等的保护、开发和交流,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西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记者 薛希惠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