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2009-6-21 3: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6年春天开始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累积能量,终于在2008年9月迸发,发展为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受其连累,五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今年GDP增长率将下降到10%以下。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装备业狂飙前行的步伐开始放慢了。国家、行业和企业都在努力寻找应对危机的策略。
9月份如同一个分水岭。之前,国内物流装备生产企业正享受着朝阳行业好赚钱的幸福,忙得热火朝天;进入9月,很多企业突然感到了冬天的寒意,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停工现象。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热闹的气氛也明显消减了许多。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蔓延到我国物流装备行业,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考虑要如何过冬了。
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源于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造成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这种非正常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危机的出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差了10多倍。
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金融行业遭受重创,也给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表现为市场上资金流动性不足,资金流产生冻结。企业筹借不到资金,银行资金充裕却不敢放贷,使得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减少,资金链条断裂,导致美国房地产和汽车价格下跌,结果百姓更不敢消费。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状况迅速波及世界主要国家。中国自然也未能独善其身。不过,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自己的“防火墙”,现在也是它最健康的阶段。但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已经显现。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我国的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70%,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受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今年9月份我国GDP从两位数的增长下降到一位数;税收增幅从20%以上下降到2%,预计10月份的税收将是负增长。
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不仅仅是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的确起到了“强力制动”作用,而导致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还包括宏观调控、产业升级、房地产出现泡沫、新《劳动法》颁布、人民币升值等,并且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早已存在:
一是宏观调控。前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存在过热现象,政府不断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如调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在今年年初还对这些措施进行了加强。
二是产业升级。我国企业过去多是为国外企业代加工生产,这在广东地区尤为明显。而中国劳动成本的上涨,导致在产业升级中,大批中小型加工企业纷纷倒闭,或者向内地搬迁。
三是中国房地产出现泡沫。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调控房地产业发展,使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
四是新《劳动法》颁布。新《劳动法》的出台使国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造成一些企业利润率迅速下滑。
五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汇率从2005年7月的8.3升值到最近的6.8左右,升幅超过22%。
这五个因素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来势汹汹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紧随其后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无异于雪上加霜,造成了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景气。
影响到底有多大
毋庸置疑,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要转折的双重影响,作为服务于整体经济发展的物流装备业,必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也许不能再继续保持近年来20%以上的快速发展了。最先尝到金融危机之苦的是叉车企业和一些外向型企业,现在,包括货架、托盘、输送分拣设备、单元化产品、以及系统集成、物流信息化等几乎整个物流装备行业都明显地感觉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日益加重。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叉车行业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从销售情况看,近3年来,我国叉车年销量和出口量均以3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叉车销量达到93632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93%;其中叉车出口31287台,同比增长51%。而7月份之后,叉车销售尤其是出口呈现出下降趋势。
其实早在2007年,国内叉车市场就出现了需求增速放缓的征兆。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2007年我国工业车辆销售量约16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36.6%;其中,国内市场叉车销售量为11.4万余台,比上年同期增长26.66%;出口形势更好,其中,电动工业车辆(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和电动步行式叉车)出口16200余台,比上年同期增长51.7%,内燃叉车(含集装箱叉车)出口30600余台,比上年同期增长78.6%,叉车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洲和俄罗斯等地。显然,我国叉车销量增长越来越依靠出口拉动,因此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非常敏感。而恰在此时金融风暴迎面袭来,叉车企业受到的巨大冲击可想而知。
据本刊记者初步调查,进入9月份后,国内多家知名叉车企业的销售订单锐减,生产量下降50%以上。部分叉车企业还出现了裁员现象,更有一些叉车企业无奈之下挂牌出售,却无人问津。
与叉车行业相比,目前货架、单元化产品、输送设备、系统集成、物流信息化和自动识别等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比较小。
以货架行业为例:2008年上半年,货架产品仍供不应求,货架生产企业订单排得满满的,对小额订单干脆不接。但是由于钢材成本非常高,企业的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今年下半年,为了完成上半年的订单,货架企业的产量依然很高,并且随着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增加了。但货架企业普遍担心的是,原本谈好的项目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被延期或者取消。同时,今年年底前拿到的订单会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明年的生产和效益。
输送机行业:与货架行业类似,由于合同执行周期较长,输送设备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并不太明显。也有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一些客户取消了合同,或者合同延期执行。
物流信息化和自动识别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以某知名自动识别企业情况来看,今年下半年的订单较往年有所减少,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因为其客户生意不如以前,一般性的订单基本被取消,重要的订单也在推后。由于该企业在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金,眼下还能应付。
如何迎接挑战
面临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我国物流装备业将何去何从?物流装备企业该如何迎接挑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在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之前,首先需要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这场金融危机到底要拖多久?
用“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来形容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也许再恰当不过了。对于金融危机何日能够痊愈,全世界多个权威经济组织与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概括起来,乐观说法是一年后可以结束,悲观预测则会持续5年。
无论如何,当前,各国都在积极出台经济振兴方案。为了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重新站起来,美国、欧洲和日本政府不断推出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救市措施。然而,其效果很一般,投入的资金好像打水漂一样,在荡起几圈涟漪之后,水面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在美国政府拿出“救市方案”没多久,通用汽车面临破产、花旗银行即将倒闭的问题又浮出水面。由此可见,经济严重下滑的负面影响正在加深。
中国政府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非常迅速。9月以来,国务院已连续颁布了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包括投资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4次降低存贷款利率等。但是,这些措施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何时能够跨过金融危机这道槛?正处于高速发展周期的中国物流装备业何时才能继续高歌猛进?目前仍然是未知数,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
实际上,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装备业的影响已经开始量化在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收效不理想,如果国际经济继续衰退,企业势必会减少投资项目,减少物流工程改造项目,减少物流装备采购需求,这将会对物流装备行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下滑,甚至负增长。果真如此,物流装备企业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遭遇最困难的危机,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已经开始转变经营策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准备安全度过经济寒冬。
其中,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叉车企业,较早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国内某知名叉车企业采取的措施就有一定代表性:首先,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以适应现在订单突然减少的局面。其次,苦练内功,把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到新的档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销量。
相对于叉车企业的做法,货架企业的应对措施包括:回访老客户,争取新订单;不再对小订单挑三拣四,以保证业务量少受影响;加强回收应收账款;在业务操作上更加小心谨慎,坚决不承接可能产生坏账的项目。
输送机行业厂商的应对措施包括:保证项目的成功率,保证稳定拿到项目;加大市场宣传投入,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少数资金雄厚的企业开始考虑并购,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金融危机对于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和咨询服务商的影响并不严重,这恰好是其进行市场整合的好机会。
自动识别行业厂商的应对策略是:不断研发新产品;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功能,尽量把产品价格降下来;保持12个月以上的现金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等。
专家支招
2008年这场“突发性的危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当时,由于资金流动性不足,导致经济不景气,消费市场低迷。今天看来,两次金融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两个时期企业的应对策略也会有很多可资借鉴之处。经过记者的了解和对一些行业专家的采访,我们总结出三条经验供物流装备企业参考:
第一,坚守“现金为王”理念,保持镇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王继祥认为,“在这个‘冬天’里,谁拥有现金,谁就可以生存发展,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不要盲目扩张,等到经济形势明朗时再寻求最佳投资商机也不迟。物流装备企业应该保证资金安全,注意回款情况,尽量收缩投资项目,做好过冬准备。”从目前看,为保持企业的正常发展,至少要保有12个月以上的流动资金。
第二,最重要的是物流装备企业要树立信心,并且向客户传达企业的信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经济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传递信心就需要通过广告、会议、活动等各种形式宣传企业品牌,展示良好形象,树立企业信心。因为有了信心,客户才愿意与企业做生意。其实与进行投资相比,企业在宣传方面投入的费用要少得多,也更易做到。一些物流装备企业的宣传费用正在增加,说明它们在严冬来临的时候对宣传更加重视。例如,知名物流软件企业博科资讯最近就在北京大学举办了启动“赢在物流”的大型活动。实践表明,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宣传造势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度过难关,并在经济形势好转以后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市场地位。
第三,加强市场调研,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往往危机来临的时候也是商机大量涌现的时候。企业应当在面临危机时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在危机过后,抓住商机迅速崛起,实现超常规发展。因此,在经济形势不明朗时,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商机,为今后的发展早作准备。
此外,物流装备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例如,国务院出台了未来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其中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等。政府大规模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其中在物流领域,主要体现在各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肯定会对物流装备业的发展带来益处。
在金融危机中,也常常会涌现出许多创新模式,物流装备企业应该对此高度关注。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出现的“仓单质押”、“物资银行”等,就使很多企业从中获益。当时还出现了以中国滞销的轻工业产品换回俄罗斯飞机的成功案例。总之,加强观念创新与运作模式创新,也将会有益于更多的企业度过难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