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金城"潼关的漂亮转身

2009-6-20 3: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速测量时间已经超过1700小时,专家说需要测够2000个小时,6月底可以完成测量时限。而且已测试风速的数据都达到了建立风力发电站的要求。”潼关县招商局局长朱晓军说起县上的风力发电项目,仍然延续着两个月前“西洽会”见面时的那种乐观和自豪。 
    潼关还能搞风力发电?“西洽会”上,听说潼关签定了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许多人都感到意外。 
    潼关是“华夏金城”,黄金产业一直是潼关的支柱产业,全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是来自于此,每年的招商引资重点也是围绕黄金产业来做,往年“西洽会”,潼关签定的合同项目中,黄金产业项目与非黄金产业项目的签约比例基本维持在8∶2左右。但是今年,非黄金产业类项目首次占据绝对优势,二者的比例由8∶2转变为4∶6,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由北京新能源公司投资5亿元拟在潼关南头塬建设装机容量50MW的风力发电项目,现已投资150万元建立了测风塔,前期的测速接近尾声,前景非常乐观。 
    潼关除了黄金产业,其它工业企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都很缓慢,为了实现全县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培植矿产资源之外新的经济增长点,潼关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挖掘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区位、矿产资源、农林产业、旅游文化和风能等资源优势,2008年规划形成了“多轮驱动、多柱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捕风”:狂风将为GDP增加4-5亿元 
    潼关位于秦岭和中条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这里的风大是出了名的,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群众对风都很反感,到过潼关的人也多对大风印象深刻。 
    就是让群众极其反感的大风,将成为全县新的财政增长点。    县上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到各地考察风力发电项目,认为潼关的风力资源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2008年初,着手对风力发电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到各地招商。今年年初,已有华能国际、中国电网、北京新能源等多家中央大型企业到潼关考察风力资源,有意投资风力发电项目。2008年,全县的GDP是13.06亿元。据估算,由北京新能源公司投资的装机容量50MW的风力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全县的GDP增加4-5亿元。 
    区位优势赢得物流园区项目 
    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有“鸡鸣听三省”之美誉。围绕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县上包装策划了物流园区项目,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园区,承接长三角及珠三角的电子、装备制造等加工制造业,把潼关建成国际现代物流和贸易的集散地。 
    由陕西大件运输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在秦东镇十里铺村建设占地500亩的国际物流园区项目也在今年“西洽会”上成功签约。目前,项目已完成平面规划,正办理土地相关手续。近期,投资方将到潼关注册公司。 
    做“迎”:染绿东大门吸引客商上门 
    潼关是中原进入陕西的第一站。过去,不论是从高速路还是铁路进入这里,南边的台塬荒秃秃的,让过往的行人对陕西的印象大打折扣。 
    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是满眼苍翠。年初,县财政拿出1000万实施陕西东大门迎面坡绿化工程。今年春季,一期工程共栽植各类苗木17256株。陕西东大门绿化不仅是一个形象工程、生态工程,也为全县招商引资搭建了新平台:从做“迎”到做赢。前不久,县招商局长两天接待了三批有意开发南部台塬的客商。他们都是从高速路上经过,看到了经过绿化实施过的台塬风景后,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自己找到县招商局,想投资开发森林公园等项目。 
    潼关积极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发掘资源、产业优势,策划了一批物流加工、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尾矿综合回收等关联性好、节约资源和能源、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项目,引起了众多客商的投资兴趣。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项目的督促、考核力度,进行“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水平、有效益。截至目前,潼关“西洽会”签约项目已到位资金2.84亿元,开工实施项目有7个,资金到位率比2008年同期翻了一番。(由文光 张向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