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保险是航运中心方案中重头戏

2009-6-2 11: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虽然航运业中大部分都是低端产业,但航运保险或者整个航运金融,作为高端产业,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此次上海上报的国际航运中心方案中,航运保险正是重头戏之一。 

时间回溯到2003年,中远散货运输公司所属的“富山海”轮沉没,获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投保的保险金额2050万美元,成为我国船舶保险历史上损失最大的赔案,让我们看到国内航运保险业正逐步发挥其保障作用。 

  外移现象突显 

航运保险作为较古老的险种,其传统险种主要包括货运保险、船舶保险和保赔保险“老三样”。新近延伸出来的业务则有海事责任保险,包括物流责任保险和码头操作责任保险等。 

据了解,虽然目前人保、太保、平安三家公司控制了80%以上的航运险市场,囊括国内绝大部分业务。但相对于美国美亚、日本三井以及一些国际保赔协会而言,国内保险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网点分布实力,在国际市场上暂时尚无优势可言。 

“虽然这些年国内出口在增长,但可保量却在下降,许多企业采用FOB离岸价格交易,出口业务大多是由境外收货方来购买保险。由于国际贸易操作规则以及相关保险的定价因素,导致大部分进出口贸易保险业务,都被国际财产保险公司吸纳,国内保险公司受到排挤。”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船舶货运保险部副总经理王成宝说,“连始发地在上海的国际航运业务,其保险也常有到达地国家的保险公司加入竞争的情况发生。” 

此外,货物运输险,尤其是进出口货物运输险,特别需要服务网络的支持。外资公司由于具有长期经营国际化服务网络等优势,在货运险上稍胜一筹,这也使得我国目前的大型航运企业的船舶融资、船舶保险有逐步移向外资机构的趋势。高风险令保险规模难成气候即便是国际上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也从来不碰船舶险。高风险、高门槛正是令众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 

王成宝介绍,我国的船舶险保费基本上同国外接轨,一般财产险的保费只有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而船舶险的保费是以百分之几计算的。由于航运险市场竞争主体增多导致航运保险费率逐年下降,年费率均值下降比例在10%以上,虽然航运险保费规模每年都在递增,但增长幅度远没有航运市场成长那么快,基本上无可提高空间。 

从保险种类来说,有的公司还难以下决心开展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责任险和提单责任险的此类业务。目前上海仅有人保财险一家在做海事责任保险,且规模不大。 

“要么就是保费太高,要么就没有产品。这方面的滞后与中国保险公司在世界的代理网络不够强大以及法律体系有关系。”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水险业务管理部经理徐峰表示,英美保险公司早已建立了完备的代理网络,得以在赔付之后通过追索降低成本。而中国保险公司却没有人力去进行追索,导致成本太高。“无论是软环境待健全还是资金门槛要求较高,都让国内的保险公司饱尝酸楚,正如曾经的平安保险和华泰保险,在进军市场吃亏后不得不选择黯然退出。” 

  “边缘化”中介势力需重振 

由于国内相关法律对保险中介的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界定不够明确,国内保险中介在市场中还处于 “边缘化”。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单红军表示,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保险经纪公司,在国内市场却被忽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 

为尽可能节省中介人的佣金、保证净保费,人保和太平洋保险公司曾在2004年达成联盟,联手拒绝保险中介人介入,这一举措迫使船东直接找保险公司投保。由于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过程中产生的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船东方往往处于相对弱势。保险经纪人的介入,有望改善这一失衡局面。 

据悉,在北美地区,通过保险经纪人投保船舶货运保险的比例已经达到100%,在欧洲该比例也有70%—80%。 

上海环亚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鲍荣清表示,保险经纪人具有专业的业务水平,能够从被保险人的利益出发设计保险方案,并提供相当于批发价的保险费率。若客户发生理赔,经纪人还能够提供理赔协助服务,平衡保险双方的话语权。同时,保险经纪人对保险公司改革条款也能做出贡献。站在业务第一线的保险经纪人,能了解客户最新的保险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动态,通过设计保障方案,逐步改善现有远洋货运险发展滞后的问题。投资基金助船舶业更上一层楼“发展船舶海上保险产业,建设国际船舶保险和再保险交易中心是当务之急。”上海金融学院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郁佳敏认为。 

我国目前在船舶财产 (工程)保险的承保能力比较薄弱,保赔保险几乎是空白,在船舶海上特殊保险产品创新上也乏善可陈。因此,借由此次上海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上船舶保险中心,组建海上再保险市场,扩大船舶能力、开展船舶保赔保险、创新海上保险产品,例如租家责任保险、租期损失保险,法律抗辩保险等,包括海上保险经纪和交易市场的建设,“全套体系的建设将助于我国航运保险业的完善。”郁佳敏说。 

  “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这也是支持船舶制造和航运业发展的一条便利之举。”郁佳敏同时表示。 

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利用船舶和航运经济周期,在船舶行业不景气时,低价投资购入或建造船舶,在船舶航运繁荣期,出售或租出船舶获取利润。 

郁佳敏进一步表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船舶订单延期和取消屡有发生,船舶航运不景气,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这正是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良好契机。一方面,可以为船舶企业,尤其是长三角民营的中小造船企业注入资金以渡难关,确保其正常生产和发展,成为船舶工业航运企业的避风港;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金融危机下国家外汇储备、社保和保险基金的资产缩水问题,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