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商创新营销模式“四招棋”

2009-6-19 0: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霞
在市场经营环境恶化之时,企业无论大小,适者才能生存。对于钢材贸易企业来说,需不断地创新经营理念,以变应变,才能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捕捉商机。
    目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像。钢铁行业在经济危机中的波动尤为剧烈,加上大量投资造成了我国钢材行业患上了“肥胖症”,产能巨大、价格低廉,企业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不起眼的小型钢贸企业却在危机肆虐之下能够 “独善其身”。
    上海市钢贸商会会长、商会市场与品牌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能在此前曾表示:在如此恶劣的经营环境下,中小型钢贸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钢贸商需不断地创新经营理念,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以变应变,才能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捕捉商机。
变静态为动态
    市场不是静止的,钢贸商要逐渐抛弃传统的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营销思维,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建立企业主体的动态营销策略,做到驾驭未来而非经营过去。2008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大幅飙升,一度达到非理性的暴涨程度,上海一些钢贸商意识到上涨行情不会持久,便一改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继续大量囤货建仓备料,同时加紧销售,把库存减少到正常偏低水平。到了下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频频下跌,有时一天下跌两三次。此时,那些在上半年一改传统经营模式的钢贸商逃过一劫。“读懂大势方能判断行情”,“认清形势才能顺势而为”,“掌握走势就能蓄势待发”,这是一些钢贸商在金融危机下应对营销危机的体会。
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
    目前,在钢贸行业中大多数企业仍是以简单的贸易形式为主。因为上下游企业并没有给钢贸企业留下多大利润空间,尤其是近年来,上游钢厂出厂价与市场交易价经常发生 “倒挂”,而下游终端用户由于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也往往紧贴着市场 “砍价”,钢贸商若不想去改变盈利模式,就只能靠投机、靠博 “行情”。即使是钢厂出厂价和市场价发生了 “倒挂”,供货商也得将钢厂的发货单照收,为的是能在钢厂下一轮涨价时,库存货物增值实现盈利。
    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钢贸商急需从原来的以价格为导向转型为以服务为导向,由传统的钢贸企业向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将自己整合到钢铁产品的供应链中,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以适应中国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发展。目前,钢贸企业在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转型过程中,通过向上下游延伸,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盈利模式。
在危机中寻创新机遇
    对于钢贸商来说,要适应危机下的市场环境,改变经营思路,要确立“危机为创新提供机会”的理念。有的钢贸商正是在危机中捕捉到商机,如在2008年第四季度,一批钢材流通企业在市场持续处于疲软、低迷,钢材价格连续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都不敢向钢厂订货备料建仓,有的则恐慌性降价抛售以规避市场风险。于是,流通企业的“蓄水池”功能不再发挥作用,市场压力转移到钢厂,一时间钢厂销售不畅,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生产,于是便大幅降价销售,当时钢厂的热轧卷板订货价降到2600~2800元/吨。一些钢贸商认为尽管有风险,但机会大于风险,于是果断决策,大胆出手,以较低的价位从钢厂采购数万吨的冷热轧板。结果,到了去年12月份,国内钢市逐渐趋稳,价格止跌反弹,热轧卷板市场价格一度回升到3851元/吨以上,让这些大胆从钢厂低价订货的钢贸商赢得了赚钱的机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拓宽销售渠道
    钢贸商大都以钢厂的产品为赢利目标,从钢厂买来的钢材,转手卖给客户或终端用户,这就决定了钢贸商将受到钢厂政策的约束和影响,造成主动权缺失。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钢贸商试图开掘市场,以新的市场来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新开拓的市场需求是钢厂所不掌握的。
    如在2008年初,上海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大雪压毁了不少电力输送的铁塔。灾后重建时,电力部门对铁搭所用的型钢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有家钢贸商将这一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在第一时间与钢厂沟通,并建议钢厂进行开发,由其来销售。很快钢厂采纳了该钢贸商的建议,及时研发出符合电力部门要求的型钢产品,并让该钢贸商进行代理销售。结果这一新的市场很快开发成功,该钢贸商销量一下子增长了几倍,钢厂也因此得到可观的效益,取得了双赢,厂商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