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重庆保税港区 打造西部开放“第一门户”

2009-6-18 15: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面积加在一起仅有8.37平方公里的两小块土地,成为重庆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关键门户。  
  2008年12月,国内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在重庆正式挂牌。2009年6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开建,这标志着美好蓝图将变成现实。 
  作为我国政策最优、功能最强、层次最高、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重庆保税港区设立后,将带动辐射以重庆主城为中心、半径500公里、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吸引更多世界500强进驻,将推动西部地区物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一个地区发展的一小步,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一大步。 
  建设内陆保税港区,优势得天独厚 
  曾几何时,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是重庆的雄心壮志。 
  作为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重庆一直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三角洲相连,以西南出海大通道与珠江三角洲相接,重庆在中国经济布局向内陆地区拓展进程中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 
  然而,历史赋予了重庆更多重任。根据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重庆要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建成经济中心,对重庆来说,意味着不光要打造自己的金融中心,还要建设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保税港区的适时获批,为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切实而便捷的途径。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有其他地区无法超越的优势———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试验田”、全国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为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重庆拥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机场。寸滩港是长江上游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用集装箱码头,2011年寸滩港区全面建成后,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达到200万标箱。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内八个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预计2012年空港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400万人次。 
  2006年11月,重庆海关调研形成《从成渝经济带崛起看区域通关的发展趋向》,首次提出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 
  2007年2月,重庆海关正式向市政府提出“研究在重庆建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支持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启动保税港区申请。 
  2008年6月,海关总署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组成“重庆保税港区专题调研组”,实地考察重庆。 
  2008年11月12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 
  2008年12月18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诞生。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重庆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保税区公司”)同时组建,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机制,全面负责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管理工作。 
  保税港区迅速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兴奋点”。 
  重庆保税区公司董事长包子川认为,借助设立保税港区,国家将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向纵深,并推动内陆腹地更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中亚自由贸易区形成良性互动,夯实我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发展的内在根基。 
  水港+空港,打造西部最开放的口岸 
  保税港区不仅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前沿阵地,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重庆保税区公司总经理梁从友介绍,根据规划,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 
  其中,水港功能区面积6平方公里,涵盖了长江中上游最大最重要的港口———寸滩港及其周边主要交通枢纽;空港功能区面积为2.37平方公里,无缝对接国内首个规划建设4条跑道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保税港区主要有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多式联运和金融商贸服务七大业务功能。先期在保税港区内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业和加工贸易,结合机场空运功能逐步扩大到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充分利用港口、空港、铁路等基建设施,发展保税多式联运。 
  凭借“水港+空港”双功能的独特优势,结合“一江两翼”战略打通三大洋,重庆有望发挥保税港区最大的吸引能量和辐射能力,形成完整的物流平台。借助保税港区功能延伸,重庆可通过兰渝、兰新铁路至阿拉山口,实现与欧亚各国的无缝连接和贸易往来。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内陆保税港区水、空、铁多式联运新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口岸环境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还能在更高层次上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增强重庆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内陆地区的开放步伐。 
  具体说来,建设保税港区对重庆有几大利好——— 
  有利于积聚物流。重庆乃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周边地区的大量货物都可利用“区港联动”和“水空一体”的优势出口,保税港区将为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成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和最大的物流开放平台。 
  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国内货物一入港区就视为出口,可马上申请退税,突破了以往货物必须离境方可退税的限制,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转速度。 
  有利于货物通关提速。保税港区内的所有货物都可采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的通关方式,一次性报关,企业通关速度大大提升。 
  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重庆保税港区具备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覆盖最全面、功能最优惠的政策条件,可吸引大量国内外投资。尤其是在金融风暴背景下,有望成为沿海众多加工贸易型企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避风港”。 
  有利于促进就业。随着外来投资的增多、产业集聚以及园区建设,将吸引众多加工贸易企业进驻重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有利于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向重庆聚集,搭建重庆企业“引进来”的通道和“走出去”的跳板,提高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国际竞争能力。 
  此外,在破解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题、促进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打造长江上游区域性航运中心方面,保税港区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黄金效益”逐步呈现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预计总投资约100亿元,分三期规划建设:一期今年底达到封关预验收条件,二期于2012年建成,三期于2015年全面建成。随着区域拓展和功能延伸,预计工程总投资额将达到400亿元。目前,重庆保税区公司已与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14家银行落实前期信用贷款合同。 
  根据保税港区控制性规划,保税港区一期围网封关面积约2.67平方公里,其中空港区域面积为0.89平方公里,水港区域面积为1.78平方公里。今年将完成的一期围网封关总投资约30亿元。据施工方重庆建工集团称,今年完成的一期围网封关主要建设围网区域内的平场工程、围网监管工程、道路综合管网工程、仓储工程及绿化景观工程等,必须攻克施工项目多、难度大、期限短三大难题。目前保税港区是重庆最大的工地之一,2100万立方米的平基土石方量相当于江北机场一期项目。建工集团计划投入13个建设单位、3000多位建设者和2000多台设备,创造了重庆建设领域的一大纪录。 
  重庆物流业的大门正式向全球开启,一块丰厚的市场“蛋糕”香气扑鼻。不少国外“大腕”高调入场,本土龙头也是跃跃欲试。尽管保税港区要等到年底才能封关运行,但企业之间的“暗战”早就开始。 
  2008年2月,重庆刚向中央提交建立保税港区的申请,全球物流业巨头马士基就宣布,将在重庆投资上百亿元兴建物流中心。 
  在今年5月举行的渝洽会上,世界500强企业、著名物流巨头———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签署意向投资协议,将在保税港区内开展物流贸易。 
  此外,保税港区还与重庆机场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渝惠集团在内的本土企业也将与重庆保税港区牵手,展开保税物流、加工贸易、运输等业务。本土的美联国际物流也称,正在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某日本企业合作,在保税港区内拟建西部最大的保税物流仓库,规划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 
  重庆保税港区设立后,预计可在半年内开始显现积聚效应。货物经重庆中转,物流成本将下降10%左右,将大大吸引重庆周边各地资源。 
  以保税港区成立后受益最大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为例,汽车整车生产商无需再在沿海找保税仓,进口零部件可从国外直接运抵重庆,大大缩短资金回笼周期。 
  从明年开始,市民有望感受到保税港区带来的汽车、珠宝、电脑等商品降价的实惠,享受到不出国门也能拥有更多精品的便利…… 
  作为西部开放“第一门户”,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逐步显现“黄金效益”。 
  (廖雪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