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签订合建经济圈框架协议

2009-6-18 15: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昨日(6月17日),广佛肇三市书记、市长聚首肇庆,正式签订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协议正式签订,无疑是创新性地拓展了三市合作的内涵:作为珠三角各市“老大哥”,在《规划纲要》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情况下,意味着广州不仅要担负起推动珠三角一体化的重任,眼光还要更长远,广佛同城化和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协议相继签订,“老大哥”用具体行动显示要通过自身的科学发展,带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加快发展的决心和责任;而身兼广佛都会区和珠江西岸地区的重要支点双重身份的佛山,同时也担负起加快广佛同城化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双重任务;肇庆更是从今开始,以广佛肇经济圈合作伙伴的身份宣告全面融入珠三角。

  与此同时,广佛肇“桃园三结义”,不仅表达了三市致力提高广佛肇经济圈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眼光瞄得更远,要以珠江三角洲、环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台及中国-东盟合作为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完善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包括深化与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同时也要加强与泛珠江三角洲城市广泛开展合作,不断扩大经济腹地和影响力。

  合作基点是规划对接

  三座城市的紧密结盟,内容庞大,千头万绪,简要说,就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切入点,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策规则对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全面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共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动合作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什么?毫无疑问,规划先行。

  有关规划先行的重要性,无论是在4月13日广州市委常委会上要求在广佛同城化基础上,尽快启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还是其后与肇庆市党政代表团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都将规划引领作用提到合作的最重要基点位置加以强调。提出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制定和实施广佛肇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把广佛肇经济圈的发展放到珠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加以谋划,要依据广佛肇三市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立足于提升广佛肇经济圈整体竞争力,形成有利于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最终以规划引领三市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规划引领成为三市共识,这在昨天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得到充分体现。协议提出要以战略思维和整体理念推进一体化发展规划,引领广佛肇经济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编制《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联合制定和实施广佛肇交通运输、产业协作、环境保护、旅游合作、教育培训等专项规划。

  合作先导是交通运输

  广佛肇深化合作的先导,就是要打造广佛肇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内联三市、外接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方式多样、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体系。

  前天,三市书记、市长在肇庆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到二广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桥施工现场,这条高速公路将广佛肇三市直接连通。

  推进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一揽子规划已经有了:推进广佛肇城际、贵广、南广、广茂、柳肇等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加快珠三角环线、二广高速、肇花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设。很明显,如此一来,通过城际高快速路与市政道路网衔接,广佛肇各区域与广州铁路新客站、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等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将实现对接,共同推进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在前天调研现场,肇庆有关负责人还直接表达出要巧借华快三期、佛山一环和肇庆境内一条高速公路,组建成广佛肇快速路的计划。

  除了陆上交通,港口整合也纳入交通运输整合的范畴,协议提出要整合广佛肇区域港口及航线、岸线资源,加强港口、航道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衔接,形成广佛肇江海联运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肇庆鼎湖区因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珠三角外环高速、珠三角城际轨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鼎湖铺开,来自国家、省、市的95亿投资织就一个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里程100多公里,将搭建起鼎湖区与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鼎湖与珠三角各城市在时空上的互联互通,鼎湖将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融入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城市群。

  合作核心是产业对接

  鼎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三条铁路在鼎湖形成了肇庆东站客运、货运运输中心,加上肇庆新港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鼎湖规划建设战略物资工业材料中转站和保税物流基地,把发展港口物流业作为鼎湖工业支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规划建设的肇庆工业园迁址落户鼎湖的有关手续正抓紧完备,招商引资工作已展开,正谋划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新港物流基地建设也正抓紧进行。针对协议中提出三市将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合作,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加快枢纽性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合作,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水陆空多式联运体系,共同打造南方国际物流中心。鼎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鼎湖区来讲,无疑是一次绝佳机遇。

  鼎湖在产业上全力对接广佛肇乃至整个珠三角,从侧面反映出广佛肇以珠三角规划纲要为基础,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把“双转移”作为打造广佛肇经济圈重要任务的明确要求,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广佛肇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共同目标。

  如何通过“双转移”为重点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三市书记、市长在签署合作协议前,花了一天半时间跑遍肇庆高新区和高要的“一园六带”产业转移园区。

  当“肇庆高新区,广佛后工业区”的硕大广告牌出现在三市书记、市长眼前时,大家都会心一笑。已经签署的协议表明,加强三市产业配套协作,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明确提出推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佛山高新区和肇庆高新区等产业功能区合作。

  肇庆高新区负责人表示,肇庆高新区距广州50公里,距肇庆城区45公里,与佛山仅一江之隔,处于广佛肇合作中心位置,目前该区共承接珠三角核心区转移企业351家,涉及投资总额280多亿元,转移企业占全部引进企业的七成以上,承接劳动力转移10多万人。该区将全力打造广佛后工业区、中央企业落户广东的重要基地、广东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光电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达成金属精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机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均超1000亿元,其他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年产值5000亿元的一流工业园区。

  高要“一园六带”工业园则直接是为承接产业转移而兴,已经形成金淘集聚基地的金属加工,金渡集聚基地的精密压铸,禄步镇的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肇庆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工业园主要承接广州佛山两地的产业转移。

  共同防治水和大气污染

  同此前签署的广佛同城化协议一样,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环境保护提到合作重点领域的范畴中。

  这些合作包括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强生态廊道自然形态的维护维育,形成三市自然山水格局。

  同时,三市也明确要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调机制。构建三市生态环境预警监控一体化体系,强化森林火灾和外来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跨境河道管理,联合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划定水功能区和水环境保护区,共同开展河流(涌)截污与治污工程,确保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和按水功能区达标。

  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三市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共同治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和城乡固体废物污染,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清洁消费。

  三市还一致同意建立广佛肇旅游一体化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旅游品牌,实现三市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品牌共建、市场共管、客源互动。

  实施区域旅游品牌战略,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高端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联合宣传推介,共同开拓客源市场。

  共建广佛肇优质生活圈

  按照广佛肇合作协议,三市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人力资源、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和应急事件处置等8大领域社会事务上,将相继有一揽子合作协议。目的就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事务领域合作,不断提高三市市民生活质量,共建“广佛肇优质生活圈”。

  肇庆有一种说法:当地产业80%得益于“双转移”,同时,当地80%技能人才也通过“双转移”转到广佛等市。为此,三市书记、市长专门到肇庆科技职业学院高要校区进行了调研。三市在教育上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形成共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名校跨地域设立教学、科研机构。推动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扩大跨地区招生规模,联手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协议中,一揽子社会事务合作已经有了初步框架:联手做好岭南文化开发与保护工作;促进三市卫生资源共享;建立就业服务协作机制,推动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咨询、就业扶持等方面的就业服务协作;建立三市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信息系统的对接,探索建立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建立相邻地区相关公共管理和治安联动机制,加强接壤地区的治安管理和情报信息合作,推进以110报警为龙头的警务协作和救助系统的联网联动;全方面构建三市食品药品安全预警系统和协作机制;加强在应对重大汛情、重大环境、重大安全生产、重大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协作、应急物资互助。(记者 严利 通讯员 史伟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