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鄂尔多斯经济腾飞的引擎

2009-6-16 20: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体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12.14 -0.74%]市经济活力的种种数据中,城市化率的高速提升特别耀眼: 
从2001年撤盟设市(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到2008年,仅仅7年的时间,全市城市化率由43.5%一跃到了65%,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鄂尔多斯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大加快,人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而也推动着鄂尔多斯市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城市化拓展经济发展新天地 
受益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拉动,经过几年大刀阔斧、充满前瞻性的改造和建设,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城市品位也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适应现代物流业、商业的进程,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2009年4月23日,北京居然之家进驻鄂尔多斯市,将建一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集家装、建材、家具于一体的大规模商店。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业的代表品牌进驻地处塞外的鄂尔多斯,显现出了鄂尔多斯市庞大的购买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仅仅在8年前,鄂尔多斯市的中心城区仅限于原东胜市的老城区,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万人,与毗邻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相比,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功能差,承载能力弱,很难适应大企业、大项目、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的需求,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小城镇,大工业”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许多大项目虽然摆布在鄂尔多斯,但企业总部和生活区却设在了其他大的城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区长韩广源对记者说。 
韩广源说,一方面,市里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要素承载配置功能和支撑服务功能却远远滞后。这一矛盾体成了当时鄂尔多斯市产业布局、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最大的瓶颈。 
面对这一现状,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决定将城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快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的基础建设,全力推进,并提出要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思路。 
“城市是吸引、集聚、辐射各种资源要素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资本、商品、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中心,城市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要求。”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认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鄂尔多斯经济腾飞的引擎。 
在这样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先后开发东胜新区20平方公里,康巴什新区32平方公里,阿镇新区11平方公里,将三区近期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发展到60万人,总体整合建设三区的立体交通、绿化、供水、供气、垃圾处理体系,并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生活基地和办公场所入驻,扭转了大企业在黄河以南上项目、黄河以北建设生活基地的尴尬局面。特别是作为鄂尔多斯市的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技术产业基地,康巴什新区以其独特的城市风格、科学的功能分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宽松的投资环境日益成为人居环境优美、创业环境优良的地区。 
城乡统筹增强城镇工业承载能力 
实践证明,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必须走集约化、高加工度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的路子。鄂尔多斯市在突出建设东胜、康巴什、阿镇中心城区的同时,着力打造具有产业支撑的沿河沿边重镇,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旗府中心镇,规划了棋盘井、蒙西、树林召、大路、乌兰木伦、纳林河、上海庙、乌审召等一批工业基地、循环产业园区,培育以煤、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同时,将基地、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互相配套,吸引项目向工业基地、园区集聚,人口向工业重镇集聚,呈现了“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拓一个城镇、活一方经济”的局面。 
工业基地、园区的建设使小城镇的人口吸附能力大大增强。据鄂尔多斯市建委副主任林强介绍,准格尔煤田入驻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由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发展到现在人口超过10万的小型城市;神华集团的开发,使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由370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5万人;鄂托克旗棋盘井镇通过鄂尔多斯集团硅电联产项目的带动人口由1万多人增加到7万人。 
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同时也吸附了大批的工业项目。数据显示,“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实施亿元以上的项目376项,投资规模达到4290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841亿元,现已有61项项目动工建设,完成投资134.6亿元。截至4月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5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15.2%,增长95.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市的决策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三牧”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扩大内需,发展消费市场的有效突破口。 
基于此,鄂尔多斯市在城市体系上坚持减少数量、扩大规模、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结合,将原有的138个乡镇撤并到50个,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的发展思路,统筹考虑城乡各类发展要素布局,强化规划引导,以城乡布局体系一体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三化互动”、开放互通、互补互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实施“三化互动”,人口转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鄂尔多斯市提出了“三区规划”的思路,就是根据生态环境将全市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对于生态恶劣和较恶劣地区,综合运用教育转移、扶贫转移、生态转移、产业转移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快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增强城镇对农村牧区人口的吸纳能力。2001年以来,累计转移农牧区人口40多万,全市实际从事农牧业的人口仅30余万。 
人口转移,不仅富了农牧民,而且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5%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沙化草原变成了绿草如茵的生态无人区。 
对此,杭锦旗旗委书记阿木很有感触:“杭锦旗是全市三区规划的试点地区,通过移民转移,生态得到了恢复,再现了水草丰美的景象。而且移出来的农牧民通过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补贴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转移农牧民也为现代规模农牧业腾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市形成了64万亩节水农牧业示范基地、10万亩高效农牧业基地、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和万亩标准化温棚种植等大规模、机械化的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基地,正在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跨越。 
种种迹象表明,通过几年的发展,鄂尔多斯城市化滞后的瓶颈正在逐渐打破。 
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座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当时曾有人用这几句顺口溜来形容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区的城市面貌。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建设成果,是我们党委政府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初衷。”韩广源说。 
建绿色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是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的主基调。近年来,通过采取拆墙透绿、拆危建绿、退硬还绿等多种手段,先后投入30多亿元,大搞街道绿化、公园广场绿化、出入口绿化和环城林带建设。到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5%,人均绿地面积超过了35平方米。 
“东胜城区的所有居民出家门500米一定有公园绿地。”韩广源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城市公共设施、保障住房等一系列的城市设施也不断完善。到2008年底,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6.33%,燃气普及率达到59.68%,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2.42平方米。200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年均增长84.8%,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建设400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 
尽管如此,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着眼于打造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城市框架和城市规模,为城市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依然是鄂尔多斯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杜梓说,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鄂尔多斯市将要强化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城市生产、消费、就业和服务功能,加快商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大力发展金融商贸、休闲文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城市核心区的产业集聚能力、经济带动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