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奠基石”
2009-6-15 17: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也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有关物流业的专题文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贺登才表示,2006年“十一五”规划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而这次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则是物流业发展的“奠基石”,其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不可低估。
《规划》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又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实施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
《中国投资》获悉,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分解落实和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物流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战略眼光看物流
《中国投资》: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型服务业,您能否用数字来说明,这个行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有多大?
贺登才:我举4组数据来说明:
1.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
2.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物流业每增加6.06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
3.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这个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了3000亿元的经济价值。
4.目前,我国物流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
以上数据表明,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中国投资》: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贺登才:从1978年物流概念引入以来,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
我国物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物流企业“小、散、差、弱”,专业化的供应服务能力不强;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衔接配套能力差;部门分割、地方封锁、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等。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运作模式粗放,运行效率低下,还不能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物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服务价格大幅下跌,物流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中国投资》:也就是说,无论是着眼长远发展,还是解决当前问题,都迫切需要制定一个专项规划?
贺登才:是的。这是我国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中唯一的服务业规划,能够列入其中,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成熟。
一方面这是我国物流业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客观需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陆续推出了一揽子计划,就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物流业进入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实际上也就成为一揽子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物流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物流业列入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发挥物流业基础性作用、落实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
无论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还是“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物流服务来支撑。这次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九大产业涉及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物流业是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都要以物流为支撑和纽带。把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物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正如《规划》指出的: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谋划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投资》:我们知道,与其他规划不同的是,这个《规划》酝酿了很久,从2004年就开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了哪些工作?
贺登才:其实比2004年更早。早在2002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就开始了物流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后,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主持规划制定工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有关企业和专家参与了调查研究、文本起草、修订论证等相关工作。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成熟和规划文本的不断完善,到2008年4季度,国家发改委才将反复修改的规划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
历时7年,凝聚了行业希望与智慧的物流业《规划》提交,正赶上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出台的有利时机。因此,物流业能够跻身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既是行业深入发展、地位和作用被广泛认可的标志,也是多年来认真准备的结果。既有当前特殊形势的需要,也是物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无论对物流业应对当前危机、谋求长远发展、还是对扩大内需、振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投资》:您理解的《规划》的核心思想是怎样的?
贺登才:《规划》虽然也在题目中冠以“振兴”的字眼,但更偏重于指出长远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草图。
《规划》通篇贯穿了一条主线,那就是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的“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在“规划目标”中也提出,“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是我国物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规划》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要点。围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样一条主线,《规划》在第三部分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提出了“九大重点工程”,第五部分提出了“9条保障措施”。我把这“28条”归纳为五个要点,这就是: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我看也可以把这5个要点理解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详解《规划》
《中国投资》:物流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业务量大幅萎缩,那么该如何扩大物流业的需求呢?
贺登才: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从需求入手,推动产业发展,等于抓住了“牛鼻子”。这也是制定《规划》的起点。《规划》第三部分“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分别提出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业物流问题。第二条“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指出,“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在第四部分“重点工程”中,第四项“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第五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实际上也是扩大需求的具体举措。
《中国投资》:中国物流企业普遍竞争力不高,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贺登才:物流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规划》实施的重点对象。《规划》在第三部分“主要任务”的第三条,“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中提出: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第四条“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其中讲到的10个重点领域,都是立足于物流企业和设施体系建设。第五部分“政策措施”中的大部分以及其他各部分都涉及到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中国投资》: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当前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对此您怎么看?
贺登才:设施设备是物流运作的载体,也是《规划》的重要“抓手”。《规划》在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中要求“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提出要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确定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在“主要任务”中专设一条“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指出: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要。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防止产生新的分割和不衔接。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规划》在第四部分所列的九大“重点工程”中有4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分别是: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
《中国投资》:物流业的发展环境亟需改善,对此应有哪些措施?
贺登才:首先,要改善物流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产业调整、振兴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出发,以推动物流业发展为目标,通篇体现了较强的政策导向作用。特别是第五部分单列 “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强组织和协调”、“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制订落实专项规划”、“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和“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等政策要点。
事实上,《规划》预留了政策接口和操作空间。《规划》提出,要制定和落实煤炭、粮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应急物流、商贸物流和物流标准等7个专项规划,而且各地也会制定和修订各自的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在第五部分“政策措施”的“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一段中,要求“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目前最需要8个方面的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减免政策、有利于融资的政策、便捷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结构调整政策、需求引导政策、产业安全政策等。相信政府有关部门一定会按照《规划》的要求,结合物流业发展的实际,出台符合物流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其次,要加强行业基础工作。行业基础工作是行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规划》关注的重点。在第三部分中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和“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列为“主要任务”。在第四部分中,把“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和“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在第五部分中,把“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列为“政策措施”,体现了《规划》对基础工作及行业协会的重视。
企业如何与《规划》对接
《中国投资》:《规划》重在落实。企业应如何抓住《规划》发布机会,努力发展壮大?
贺登才:《规划》的落实,在于政府营造环境,更在于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方向不会动摇,物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会停顿。国家一定会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物流业发展,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物流企业应该积极地领会《规划》精神,主动地贯彻《规划》,按照《规划》的基本思路调整经营方向,寻求市场定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物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好《规划》的对接和落实:
一是与《规划》的指导思想对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学习《规划》重在领会精神实质,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来。
二是与《规划》的区域布局对接。《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确定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3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这是《规划》区域布局的重点,也应该成为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区域。
三是与《规划》的重点领域对接。《规划》提出“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实际上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石油、煤炭和重要矿产品物流,粮食、棉花物流,农产品、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城市统一配送、医药物流,化学危险品物流,汽车综合物流服务,回收物流和绿色物流,邮政物流,应急物流等。这是《规划》提出的重点领域,也应该成为物流企业考虑的经营重点。
四是与《规划》的九大工程对接。《规划》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应急物流工程。这些一定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工程,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建设。
五是与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对接。国发(2009)8号文要求,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相对于《规划》来说,这些方案和政策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物流企业要予以极大关注。力争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经过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到实处。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