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 谈政府在产业转型的作用

2009-6-12 23: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决不能消极地等待着春天的来临,而应该积极地实现产业转型,改变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因为这种传统模式,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附加价值必然带来低工资,最近央行发布的《2008年中国金融运行报告》中,对东莞农民工真实生态的一些调查数据,非常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调查显示,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员工占21%,但是每个农民工的生活费用就要在500元以上。这就是数亿农民工的真实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变,如何实现增加内需的国策?
      日本和台湾在经济飞腾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由此造成内需不足,一度经济发展停滞,再也上不去了,后来发现原来是员工工资过低,将工资提上去以后,问题就解决了。现在台湾的工资水平如何?举个例就明白了,一个退休的小学教师,10年前的退休工资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们之间的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口红利”,即:亿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和沿海转移,与资本和技术相结合,令劳动生产试率迅速提高的结果。但是今后30年,情况将人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中国迅速老龄化,每个劳动者负担退休老人的压力将会大为增加,届时,每个劳动者必须获得今天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只有高技能的劳动力以及创新型经济才能面临今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因此,无论从拉动内需,还是今后的人口结构来看,我们都必须实现产业转型,逐步改变目前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产业链从目前处于生产这个最低端向微笑曲线的两头发展,即向上游的创新,设计和标准以及下游的物流,营销,品牌和金融服务等环节转移,但这个重任并非企业自身所能完成的,它们需要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创造一个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政策环境才能实现的。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非完全是企业的责任,在GDP 推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追求的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哪会去管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高岭土,,它本可以用于化妆品和造纸工业这样附加值高的产业,只有最差的高岭土,才会用作陶瓷工业的原料,但在急于发展经济的思想指导下,地方政府将山头廉价出售,企业也急于将原料制成产品出售获利,因此不会去考虑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的,但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只要出台资源利用税的政策,资源的价值就会得以充分实现,污染情况也会大为好转。
       此外,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出口,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了压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而不是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币值,其实只有人民币不断升值,才能迫使中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因此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更多通过制度建设,而不是直接干预令企业转型。
       再有,从过去的金融业的状况来看,也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的,例如,以前有个怪的现象,凡是中国制造业需要什么原材料,世界上相应的原材料价格就会暴涨,铁矿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另外一例是,当中国国家组织的大豆采购团赴美谈判之时,世界大豆价格就升到了天价,等我们签约返程后,价格立即爆跌,令我们大量榨油企业破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发达的期货行业的支持,所以说离开了产业链下游,金融等服务业的支持,制造业的利润只能像张瑞敏所说的,薄得像刀片,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最近决定将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并在国内若干城市试点,在和一些国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等一系列新政策,这些都是为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一个国家的产业定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以GDP 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决定了制造业发展的粗放性,以国家为背书的中国制造业在世界面前只能造成廉价的形象,但是我们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正在努力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例如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制造的商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但是用美元结算的汇率波动,给贸易双方都带来了风险,而用我们越来越坚挺的人民币的结算方式,受到了各方的欢迎,这就是在产业链下游的服务业的制度体系创新对制造业价值提升的作用。
       此外,制造业中的很多价值产生于下游的流通领域,例如美国并不生产大部分基本生活用品,那是美国人在干什么呢?在开车,美国人通过把货物搬来运去的流通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贸易,运输,仓储,进口,批发,销售代理,广告,物流管理中,使最终价值大大超过生产成本或进口价格,实现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增值。我国决定将上海建成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决策实际上就是旨在使我国逐步从低水平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金融服务,贸易服务和流通服务的比较优势,形成在产业链上的完整竞争力。
       问题又回到我们的陶瓷产业中,国家高瞻远瞩的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那么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佛山的地方政府以及各地新产区的地方政府应该做点什么?对于佛山来说,它决非一个总部经济所能概括得了的,为了实施金融,物流,贸易等服务业的升级,需要当地政府制定一套相当完善的政策及措施来配合的,佛山陶瓷不仅是以中国制造为背书,而且也是以佛山为背书的,它是佛山的一张名片,世界上有不少人是通过陶瓷来认识佛山的,而且陶瓷产业还直接影响到佛山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它首先是政府的重任,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希望我们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企业,员工,以及所有的人都来关心产业转型问题,为早日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康社会,尽一份绵薄的力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