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枢纽三中心”爬坡上坎
2009-5-7 16: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一次不容犹疑的“急行军”。
2008年11月10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北京参加完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后,立即返川。前一天,国务院公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到2010年底将投资4万亿元。
11月18日,四川省政府紧急召集各地市州长开会,并随之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一揽子投资计划也随之出炉,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3万亿元以上。
12月23日至24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止滑提速是最紧迫的任务,爬坡上行是最实际的要求。
12月25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主持召开会议,充分酝酿的《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摆在了与会者案头。次日,该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成都从六大方面采取十二项有力措施,连续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
其中,“两枢纽三中心”建设是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成都经济爬坡上行的重要保证。
一马当先的交通枢纽
其实,从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按照党中央“两手抓”、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就及早部署、主动出击,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大力推动“两枢纽三中心”建设。
2008年10月10日,成都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相关建设的总体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建设“两枢纽三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一系列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努力实现“新三最”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成都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内需计划令“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快马加鞭,一马当先的是综合交通枢纽。
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铁正式开工,总投资130亿元。1年半以后,成都市民就可以乘坐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列车,只需半个小时便能抵达青城山。
12月3日上午,虹口乡景区山门,总投资28.7亿元的成都首期9个灾后恢复重建交通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成都交通灾后恢复重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12月29日下午,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宣布成绵乐客运专线和成都新客站项目开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全长319公里,是串接川西平原城市群的一条现代化铁路运输大动脉,将实现“半小时到1小时的交通圈和经济圈”的同城效应。建成后,从成都到江油只需52分钟,到乐山只需48分钟。
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3.56亿元,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机场第二跑道“第四城”……
而在2009年,成都交通建设项目力争完成总投资200亿元,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及物流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形成“全域成都”综合交通体系。这样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全国《中长期铁路规划(2008年调整)》,成都成为大赢家。成都的对外铁路将由现在的4条增加至11条,从一个连通东、南、北的横卧“T”字形,变为“米”字形,贯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届时,从成都到重庆仅需1个小时,到广州只需8小时,到北京只需8小时,到拉萨缩短到10多个小时……
而按照西部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成都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共分为11个层次,这11个层次像11个圈,从中心城区向外延伸,最小的圈是成都中心城区内的交通体系,最大的圈则是成都与全球大都市的交通联系。这11个层次,在这一轮建设热潮中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
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
与综合交通枢纽相提并论的,是通信枢纽。就在地震之前的4月11日,成都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印发成都通信枢纽规划纲要的通知》,将“发展成都成为汇聚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世界的国家级通信枢纽”确定为总体目标。为此,成都将推进“383”工程,包括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八大中心、建设三大基地,在3年中总投入预计为500亿元。值得欣喜的是,地震并没有打乱战略步伐,有的项目还加快了建设速度。比如,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一期工程———沟通成都至北美、新加坡、印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等的国际直达光纤电路和国家节点出境干线扩容工程,已经获准并上马;成都领全国之先的全域“无线城市工程”,也在进行之中。
与交通枢纽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项目本身就为物流中心的建设打下坚实的运输基础。同时,商贸物流中心项目自身的建设也在提速。24项在建重大项目涵盖了新希望国际商务大厦、新益州广场、成都地铁综合楼、成都国际商贸城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铁道部规划的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规模最大的成都国际集装箱中心站于2008年7月开工,与成都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之一的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同步建设,打造起一个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海铁联运、通达全球的大型“内陆港”。
而自从城乡一体化实践开始,成都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高科技成都的战略决策。五年来,成都市科技进步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成为西部科技中心的基础条件。在2008年,成都又新增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微波集成等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信息安全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引人注目的是,成都不惜巨额投资,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和基础。12月20日,成都高新区教育科技园孵化器公司宣布,将投资10亿元,花3年时间在区内建设一个名为“天府新谷”的科技孵化社区;而天府新城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园区———“E托邦”试验区,则将于今年破土动工,总投资达39亿元,占地1600亩,建成后将成为一座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科技小镇”。
在这场拉动内需的投资盛宴中,无论是综合交通枢纽还是通信枢纽,无论是商贸物流中心还是科技中心,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在相辅相成中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
钱从何来的高瞻远瞩
在2009年2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发改委通报,在今年决定围绕“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重点抓好544个重点项目和1798个灾后重建项目,两类项目年度投资达1737亿元。 2008年~2010年成都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上述两类项目总投资就达9867.6亿元。这么多投资,钱从何来?这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近几年成都投资构成看,国有经济投资占30%左右,主要还是靠大量的非国有经济投资。成都市投促委肩负重任。而着眼成都长远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搭建投融资平台,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则是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西部金融中心本身是“两枢纽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力推动“两枢纽三中心”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保障和动力源泉。
如今,成都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忠耘添了新职———兼任成都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2008年10月31日,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正式成立。该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由成都市国资委独资所有,是一个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专门投资金融的平台。这被认为是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将为成都试验区建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吴忠耘曾在成都市体改办工作了10多年,对国企改制颇有心得。“我现在又转回来搞国企,事实上也是经验教训所得。”吴忠耘说,“不扩宽直接融资渠道,也就无法解决西部产业发展问题。”
“西部金融中心”,这是成都市的一个战略目标。李春城曾表示,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是实现“新三最”目标“关键之举”。
成都投资控股集团亮出的目标振奋人心:力争3年内3家参控股公司实现上市。其重要的一颗棋子正是成都银行,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28%。
与此同时,一条“西部华尔街”正在诞生。2008年12月18日,与锦江区东大街毗邻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奠基动工,这幢高248米、堪称西部档次最高、最具规模的地标性建筑,刷新了成都市目前在建大楼的最高高度。
成都市规划将东大街打造成为金融服务一条街,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有区域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和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铁狮门、喜年广场……东大街上一幢幢超级大楼相继拔地而起,“西部华尔街”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文件摘要
加快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是市委根据省委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确定的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实现“新三最”目标的有力支撑,也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当前“双重”压力,坚持“有保有压”,确立的优先发展项目。
———2008年10月24日李春城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到201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全市银行机构达到50家,保险机构达到60家,证券机构达到60家,后台服务总部达到40家,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上市公司达到60家,形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门类齐全、功能完善、金融业发达程度高的金融集聚区,把成都建设成为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2008年8月25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
大事记
2008年8月25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出台;
2008年10月28日,成都市商业银行更名成都银行揭牌仪式举行,更名后首要目标是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公开上市;
2008年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铁正式开工,总投资130亿元;
2008年12月26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
2008年12月29日,成绵乐客运专线和成都新客站项目开工;
2008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3.56亿元;
2009年2月21日,总投资约619亿元的成兰铁路在四川松潘县举行开工仪式。建成后,成都与九寨沟可实现2小时通达,与兰州将实现4小时直达。
记者手记
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加快推进“两枢纽三中心”的建设,对于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说,成都2008年的经济能取得不俗成绩,乃至于2009年经济能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两枢纽三中心”的加快建设功不可没。
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工具理性”,把“两枢纽三中心”建设看成是拉动内需的权宜之计。实际上,“两枢纽三中心”在成为经济引擎的同时,也是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或者说就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得城乡之间的障碍打破、距离缩短;物流中心的建设,为农村引进一个通江达海的大市场;通信枢纽的建设,发展了服务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如果考虑到成都“新三最”的城市定位,成都大力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更是城市发展应有之义。
本报记者 付克友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