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明显回暖经济复苏努力可期

2009-5-7 16: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1日公布的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5个月上升。这一次里昂证券采购经理人PMI指数出现了同步上升,从上个月度的44升至50.1,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在连续8个月萎缩后,开始出现扩张迹象。 
  制造业的回暖,与政府刺激政策开始显示出积极效果相关,也与房地产的超预期恢复相关。全国主要核心城市1季度新房、二手房交易超预期地放量。
  如果以2009年3月份的新房交易量为计算依据,上海的可售面积只需要3-4个月的时间消化。北京的库存降到了9万平米的低点。如果以2009年3月份的新房交易量为计算依据,全国主要核心城市的可售面积消化时间在6-8个月之间。而在2008年10月份,以当时的数据计算,全国主要城市新房的库存消化则要15-25个月。房地产库存消化的乐观预期托住了房地产投资,自2008年7月份以来,快速下滑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在3月份终于得到扭转,3月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1-2月份的1%上升到7%。
  房地产事实上在中国整个投资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产业关联链很强,它一旦发生萎缩,制造业减速将可能比现在要更严重。房地产销售放量对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家装、家电以及汽车成为制造业部门显著回暖的分行业。
  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反弹的高度将会如何?从内部看,关键在于房地产的“小阳春”的持续性,刚性需求集中释放能持续多长时间。有分析指出上世纪80年代那波婴儿潮到当下正好进入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段,而此前的房价暴涨暂时抑止住了这些需求,一旦价格回落,这些需求可能马上就会释放出来。但如若开发商不明智地回过头来过快涨价,销售很可能会快速地萎缩下来。
  房地产持续性恢复,主要还取决于改善型和投资型需求是否能及时跟上,改善型需求跟收入增长预期关系极大,未来数年全球衰退的大背景可能会抑制大多数人极端迫切的欲望。而投资需求则更多取决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但是如果一旦通胀“反转”变成复苏火焰的一盆冷水的时候,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将使得房屋成为投资客手中的“烫手山芋”。从更长一点时间看,如果经济在一个长期底部波动时,流动性极差的不动产未必是抵御通胀的最佳选择。
  从外部看,外部世界的复苏程度显然也是当下中国经济反弹超预期的另一个关键。发达国家进口下滑深度可能已经接近底部,但在底部徘徊可能是一个长期过程,因为美欧消费者去杠杆修复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不大可能会在一年内完成,美国家庭负债率2007年攀上了114%的顶峰(占GDP的比例),而10年前这一数字是64%。
  在提高收入无望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缩减开支成为美国家庭降低负债率的唯一选择。这种外部环境对新兴经济体的启示是,出口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无法在短期内靠外部力量解决。经济复苏毕竟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不可能如股市那般短期内出现一个夸张性的表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