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流业30年30事
2009-5-7 16: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是深圳物流业生命力从萌动到迸发的30年,也是深圳物流经济蜕变的30年。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充满了激情、喜悦与呐喊。
以下,是本报按时间顺序,甄选出的30年“物流改变深圳”的30个历史性事件。
30件事显然不足以囊括深圳物流业30年的风雨历程,但对这段岁月的发起者、亲历者和后来者们来说,重温成长的过程,也就是重温深圳物流人的奋斗、精神与实绩的过程。
深圳建设首个3000吨级泊位
1979年7月,蛇口港区在五湾开工建设深圳第一个3000吨级泊位,标志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的开端。
赤湾港区开工建设
1982年,赤湾港区开工建设。建成后的赤湾港主要从事集装箱、散杂货码头及港口配套业务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又是一个内河船舶和远洋巨轮都能靠泊的国际深水河口良港。
盐田港建设拉开序幕
1985年12月18日,由深圳市沙头角东河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经济特区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按4∶3∶2比例合资设立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0万元,同时由市政府划拨款数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拉开了建设盐田的序幕。1993年10月5日,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与香港和记黄埔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约《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
妈湾港开工建设
1987年,妈湾港区开工建设。妈湾港区是我国优良的河口港区,水域宽阔,自然水深超过10米,而且与密布的珠江水网相联接,形成良好的水中转条件,妈湾港区后方宽广,能开辟大规模的仓储基地。
盐田港一期投入运营
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1994年7月20日,盐田国际码头迎来了第一艘远洋集装箱班轮——马士基船公司旗下的“阿尔基西拉斯”轮,这标志着盐田一期工程竣工正式投入营运。
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
1996年,市政府开始组织研究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提出深圳发展物流业的关键是构筑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
物流业首次开展国际咨询
2000年3月,市交通局和市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委托美国盖兰德国际咨询公司,承担“深圳市现代物流发展策略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国际咨询课题。
现代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
2000年5月,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将现代物流确定为深圳市三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将现代物流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地区。
发布国内首个区域性物流规划
2000年,深圳市编制发布《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的物流规划。
深圳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1000万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于1988年12月28日奠基,1991年11月25日正式开航。开航当年,旅客吞吐量就达166万人次,一跃而居全国第7位。在此后10年时间,深圳机场飞跃发展,到2003年,实现1000万人次的吞吐量,继续稳居国内空港第4,并跻身国际超大型机场之列。
物流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发布
2002年10月25日,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
重点物流项目及企业认定办法出台
2003年3月,《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认定试行办法》出台。2004年9月,《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试行办法》出台。
2004年12月,《深圳市现代物流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对经认定的重点物流企业,采取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
国内首个物流业“智囊团”成立
2004年4月4日,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家分别来自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物流企业等部门,首批专家38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大及深圳大学教授钱清泉担纲。咨询委员会为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并接受有关咨询,参加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工作,并开展物流业的技术发展应用、管理动态、行业走势等方面的研讨、讲座等专题活动。
盐田港(中国)物流行业指数发布
2005年3月1日,由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盐田港(中国)物流行业指数正式发布。该指数是中国证券市场中第一只有上市公司参与编制并冠名的新兴行业群指数。
首次全市物流大会召开
2005年12月,市政府第一次主持召开全市物流业大会,进一步强化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扶持。
深圳市首次发布物流业统计报告
2006年7月,我市首个规范性物流业统计报告——《2005年度深圳市物流业统计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统计出的结果客观,其统计核算方法和统计指标均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为全面反映深圳物流业发展情况,相关单位设计和制定了标准化数据采集表格和指标体系,涉及物流运行指标近40项。
深圳首开海铁联运“五定”班列
2006年,深圳-成都、深圳-南昌、深圳-长沙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将深圳物流业产业的发展腹地从华南延伸到中南、西南、华东地区。
“十一五”规划构筑“1271工程”
2006年7月,《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深圳将在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物流业向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方向的转型,并以海空两港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将深圳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建设创新型的国内物流先锋城市、绿色物流前沿城市。“十一五”期间,深圳将全面构筑现代物流业的“1271工程”,即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七个园区和一个物流信息平台。
深圳规划建设七大物流园区
2006年7月深圳市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七大现代物流园区。其中盐田物流园区“十一五”期间建设规模为新增园区建设规模100万平方米,新增物流总操作能力550万吨/年;平湖物流园区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核心定位为深圳市综合枢纽型物流园区。
深圳八家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
2006年10月,2006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获奖名单正式出炉,招商局、腾邦、亦禾、海格等8家深圳企业榜上有名。深圳同时也是此次百强名单中获奖企业最多的一个市,体现出全国领先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说明深圳物流企业在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首届中国(深圳)国际物博会成功举办
2007年7月17日,首届中国(深圳)国际物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这是继“高交会”、“文博会”之后,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又一个大型高规格博览会。博览会填补了目前国内大型物流与供应链展览空白,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成为深圳市继高交会、文博会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物流业成为高端服务业“火车头”
2007市政府一号文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物流业在内的高端服务业。
首次颁发物流业服务创新奖
2007年1月26日,深圳首次颁发物流业服务创新奖。
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格物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获得深圳市首个重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奖,每家奖励50万元。这也是国内物流业首次以服务创新为主题的评奖。
泛太海运会议移师深圳
2007年5月首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在深圳举行。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交通局和深圳港口企业共同努力,成功争取到泛太平洋海运会议在深圳举办首届亚洲会议,深圳市交通局还与美国商业日报签订了协议,约定深圳市交通局(港务管理局)为首五届(2007年~2011年)泛太平洋海运(亚洲)大会的惟一主办赞助方,深圳市为首五届(2007年~2011年)泛太平洋海运(亚洲)大会的惟一主办城市。
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通车
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通车运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通车仪式并剪彩。
西部通道主体工程深圳湾公路大桥,北连深圳蛇口,南接香港元朗。全长4770米,开车只需要10分钟。这条通道,不仅连接起我国香港地区与内地,也将为两地创造出百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首家物流企业上市
2007年11月13日,怡亚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胡润排行榜将怡亚通归为IT企业领域,但其实更准确地说它是一家创新物流企业。
大铲湾正式开港
2007年12月18日,深圳市重大项目大铲湾正式开港。
作为深圳市重大项目之一,大铲湾码头在四期建设完成后预计最终可达集装箱吞吐能力1000万标箱,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港。
深圳海空两港吞吐量突破“2000万”
2007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1.9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09.91万标箱,连续5年世界第4。其中盐田港区完成1001.57万标箱,成为我国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单个港区。
2007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货邮吞吐量达61.6万吨,货邮吞吐量和旅客吞吐量在内地民航机场中均排名第4,深圳机场步入世界最繁忙单跑道机场行列。
首次提出“陆海空港”同步发展思路
2008年4月,市长许宗衡在“深圳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完善陆路物流运输体系,促进陆路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推动陆海空港同步协调发展。
这是深圳首次明确提出“陆海空同步协调发展”的思路,意味着深圳将把陆路运输提高到和海港、空港同样重要的位置来支持。
UPS亚洲转运中心落户深圳
2008年5月21日,美国UPS宣布将其亚洲航空转运中心转移至深圳机场。
UPS承诺,运营初期在机场执行至少每周108个全货运航班起降架次,并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增加。届时,深圳机场货物分拣能力将提高到1.8~3.6万件/时。为深圳打造“南中国超级货运门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