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座大桥六条路江津融入主城区

2009-5-6 1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江津,渝川黔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但在上世纪80年代前,流传的民谣俗语:“公路好似鸭肠带,坐 
  车不如走路快”、“走遍天下路,难过江津渡”……见证了江津人当年的心酸和无奈。而随着1997年底,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曾一度受困交通瓶颈制约的江津,现已成为辐射川南黔北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伴随五桥六路和环线铁路的全面建成,江津必将融入主城。    
  1960年前 人摇木船过长江    
  林桂春,75岁,土生土长的江津人,摄影爱好者,建国后最老的江津城市全貌照片的拍摄者。他见证了江津60年的变迁。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林桂春住在江津油溪镇,当时要到江津城必须过两次江,无轮渡,只能靠人摇木船过江,一旦遇上恶劣的天气,过江就会变得非常危险,随时都有翻坠江中的危险。因此,在当年,对于住在区乡里的人们来说,谁要是进了一趟城,绝对是村里的头条新闻。    
  1960年至1978年 汽车受困泥巴路    
  1978年以前,江津几乎全是泥巴路,路面窄、弯道急、坡度陡,一碰上下雨天,汽车就经常失去作用。1978年前,江津境内的公路总里程仅有594.6公里,均为三级以下泥结砂石路。林桂春称,当时,为了拍摄一张江津城的全景,他从河对面德感镇,徒步翻了10多公里的山头一直走到中渡镇,才寻找到最好的角度。   
   1978年至1997年 最快3小时到主城    
  “当时到重庆最快也要3个小时,运气不好就要走一天,每次到重庆开会,进出一般都要3天时间才够。”林说,当时江津境内的江面没有一座桥,从江津乘车到重庆就必须乘车渡,由于来往的车流量比较大,乘车渡一般都要排队,如果遇到起雾的天气,汽车就只能在岸边等待大雾散去,因此有时为了过车渡,汽车甚至在岸边等上一天。    
  林桂春说,当时从江津到重庆主城中心地带已经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过车渡经白市驿到达;二是从珞璜镇经大渡口到达,第二条路虽然不过车渡,但时间也需要3个小时以上。    
  现在 渐渐融入主城区    
  “1997年,长江大桥通车后,‘走遍天下路,难过江津渡’便成为了历史,江津与重庆主城之间也开通了豪华大巴车,经成渝高速路到重庆只需1个小时的时间了。”林桂春展示了自己1998年拍摄的江津全景图,“大桥就是江津发展的标志。”   
   江津长江大桥的通车,改写了江津无长江大桥的历史,依托该桥,江津先后引进捷津、博达等企业投资49.8亿元,修建了高等级公路15条共计293公里,初步形成了“一纵一横两循环”的骨架公路网络,渐渐融入主城区。    
  五桥六路与主城无缝衔接    
  去年3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江津与重庆主城对接的通道建设,实现江津与主城交通一体化,达到江津中心城区与重庆都市区30分钟通达”的战略目标。江津交通局宣传办主任王克介绍,江津区耗资2.25亿元,成功回购了长江公路大桥;境内重庆绕城高速观音岩长江大桥即将完工;粉房湾迎宾长江大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中渡跨江长江大桥和五举沱长江大桥也在紧张筹备中。加之横贯境内的国道210、省道106、省道107和重庆外环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九江大道等交通主干线,江津已形成“五桥六路”融城交通主骨架网络,基本实现与重庆主城的“无缝对接”。而根据我市总体规划,城市环线铁路、轨道5号线远期规划都将抵达江津。届时,江津彻底融入主城,成为主城都市后花园。    
  相关链接   
   打造主城江津半小时经济带   
   “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必将促进重庆—江津‘半小时经济带’的形成,给江津城市建设、工业布局、农业发展等带来深远影响。”江津区委书记王银峰表示,该区加快与重庆主城的对接,在产业链条上寻求同重庆主城的延伸和互补,加快融入重庆主城,真正让“半小时江津”区位优势转化成该区“加快”和“率先”发展的经济优势。    
  2008年,江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219.2亿元,同比增长17.5%,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4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是5年前的3倍多,其中工业投资6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8家,相当于前10年增长总量的总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