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面临的困惑

2009-5-5 23: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规模生产线生产方式,在产品单一、标准化、批量大、生产持续运转条件下,具有高产能、高生产率的威力,在与陈旧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的竞争中取得了彻底胜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战略战术及操作技法,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现代企业,在买方市场的主导下,都会感到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资源组织不佳的时间流失以及大规模生产线的成本损失等问题。



1.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



大规模生产线产能的增减,需要的设备多、场地大,人员多,亦即投资巨大,这就意味着生产现场有时产能不足,有时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意味着工厂经常停工,人员闲散,机器设备稼动率严重不足。产能不足,就意味着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出货延误及放弃订单,直接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市场份额萎缩,还引起客户的不满。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如何保持一种弹性的生产能力来适应市场需求?如果增大设备投资的话,预测一旦失误,则容易折戟沉沙,损失惨重;按兵不动的话,又容易错失大好时机。



2.资源组合不佳的时间流失



工厂用于制造的所有资源,被组合成一条拥有庞大数目工序段的大规模生产线的硬体结构,带来了作业时间的严重流失。



●         大规模生产线,形成了物流断点,产生了大量的搬运工作,以及连带的停工、等待、堆码、清点、寻找工作,导致了时间浪费。



●         大规模生产线每次切换涉及全厂各部门,切换流失的时间严重。



●         大规模生产线是由许多工序段组成的。各工序段的产能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到与工作量相适应的状况,生产节拍各不相同,导致了等待、堆码、清点等时间的流失。



●         大批量的生产方法,导致了同一批产品从第一件产品全部完工到最后一个产品完成的所需时间,比小批量生产方法所用的时间长几倍到几十倍。



3.大规模生产线的成本损失



(1)大规模生产线庞大数目工序段结构,导致了大批量数目的半成品在各工序段之间转移、停滞与堆积;配套的材料不齐形成等待与积压。



(2)大批量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积压在库,一旦发生品质缺陷,将带来大量的工程变更与产品维修工作。



(3)由于生产环节多,物流、信息流、人流错综复杂,增大了发生大量生产异常的机会。



(4)数目庞大的职能部门机构,产生了数目庞大的管理人员、文员与秘书等间接人员,增加了人员成本。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