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造桥设备从五千里外送去

2009-5-5 10: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重回震区见证新生     
  当钟表停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13亿双眼睛浸泡在泪水之中。     
  现在,离那个心碎的日子——5月12日越来越近了。我们再一次踏上前往震区的路程,去拜访一个又一个让我们震惊和心悸的地方。    
   毫无疑问,灾难是历史的伤疤。    
   但是,我们再一次穿越震区,不是为了展现大地震后的伤疤,而是为了见证震区的新生——因为,那些被无数泪水浸泡过的伤疤,如今已经生肌结痂。     
  在纪念“5·12”抗震救灾周年之际,本报启动大型报道《重回震区见证新生》,6名记者兵分两路,重返“5·12”大地震期间发生过标志性事件的新闻现场,再访那些曾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记录变化,讲述感动。记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倒下的房屋如何像大树一样重生,凝固的笑容如何像春花一样绽放。     
  我们就是要记录奇迹发生的轨迹,我们将让世人看到,广袤的震区大地上,伤痛已转化成灾区人民坚强奋进的巨大力量。     
  我们的记录,从福建对口援建的彭州市开始。     
  2009年4月23日,彭州,被震成W形的小鱼洞大桥旁,一座崭新的桥梁正式合龙。连接小鱼洞和龙门山的生命线重新贯通。    
   小鱼洞镇和龙门山镇,人口占彭州的4%还不到,但却占彭州地震死亡人数的60%,是受灾最惨烈的两个乡镇。     
  更糟糕的是,作为受地震破坏最大的四个极震区之一,两镇98%的民房被震垮,土地破坏率达到80%以上,原本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种植和水电,都在地震中被毁殆尽。和外界唯一的通道小鱼洞大桥也断了。     
  两镇和外界的联系,只能靠一座经常被河水冲毁又重修的便桥。镇里近三万的居民,他们的生活以及灾后重建所需要的物资运输,都需要一座更坚固的桥。     
  这座大桥,就是福建对口援建彭州的7条干线公路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建设任务最艰巨的小鱼洞大桥。     
  2008年11月12日     
  招标到开工只用了3个月     
  这一天,由福州市援建的彭白公路暨小鱼洞大桥工程,在已经变形成W形的老小鱼洞大桥上游400多米处的新址正式开工。    
   这时距离2008年8月在福州举行招标,仅仅3个月。    
   承建大桥的是一家国企,资金雄厚。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所有的大型施工设备都是直接从福州带去。“从福州运到彭州有两千五百多公里,开工已经非常快了。”福州市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许用贵说。    
   规划中的新小鱼洞大桥桥梁全长246米,宽13米。比老小鱼洞大桥要气派很多。     
  但有着丰富经验的福建人在四川造桥,却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受地震影响,该地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流量大,40多根桥梁桩基施工非常艰难,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漏浆、偏孔等问题,项目组多次进行技术攻关,协调解决。     
  “灾区援建,工程质量我们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质量不过关,那不是从福建丢人丢到了四川吗。”技术人员说。    
   2009年4月19日     
  三班倒、不间断施工     
  距离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只有二十几天,记者来到新小鱼洞大桥施工工地。     
  在一处路面狭窄的地段,工人正在旁边的河道里对路段进行拓宽改造。     
  “这里是彭白公路最狭窄的地方,路面一侧是坚硬的岩石,所以只能从河道里修一条平行的车道出来。”福州闽清人小江说。     
  福建援建前方指挥部规划组办公室里,进度表上贴满了红旗。“红色的长度代表工程进度,后面有红旗的表示工程已经完工了。”规划组负责人叶森鑫说。    
   今年1月1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彭州对口援建工作,提出要在今年“5·12”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建成小鱼洞大桥。这比原计划的10个月工期缩短了4个月。     
  为了完成任务,福建援建人员实行三班倒、不间断施工。“5月12日,肯定能竣工通车。”福州市对口支援彭州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许用贵说。     
  2009年4月23日     
  生命线重新连通     
  这一天的工地,比平时更加热闹。很多村民自发赶来,远远地站在施工安全警戒线外,他们都在等着激动人心的一刻。     
  在两台大型起重机的轰鸣声中,彭州市小鱼洞大桥最后一片预制箱梁吊装成功。经过近6个月的连续奋战,小鱼洞大桥顺利合龙。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小鱼洞和龙门山之间的生命线再次连通。     
  合龙后的小鱼洞大桥飞架在湔江两岸,不远处就是因地震而垮塌的旧桥。小鱼洞大桥项目组组长吴玉惠介绍,目前,小鱼洞大桥第一批吊装桥面已基本完成桥面铺设和防撞栏安装。援建人员马上将对最后一跨桥面进行湿接缝桥面铺装施工。     
  记者手记     
  一路走来到处都有福建印记     
  刚到彭州市区,除了高速出口“感谢福建援建”的条幅外,其他景象很难让人感受到灾区的气氛。     
  “这边是平坝地区,灾区在北边,山里头。”当地老乡说的山,是龙门山,那里有成都人很熟悉的旅游景点银厂沟,由于和成都只有两个小时车程,每年5到8月,来避暑的人有四五万之多,用福州话说,里面人多得就和插蛏一样“只要能摆下一张桌子的地方,就有人在打麻将”。     
  从地图上看,银厂沟和映秀镇、北川县城只有一山之隔,最近的直线距离也就十几公里,地震刚发生时,因为进入映秀镇的公路受阻,曾有部队试图从此穿插进入,但却发现龙门山镇也遭受重创。     
  从彭州往北十几公里处,是一个叫关口的地方,用彭州官员的话说,“关口及以上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龙门山脉村镇几乎所有房屋都坍塌。”     
  现在的关口边上,有福州的一个施工队,正在对路面进行改造,“这个地方是个交通的瓶颈,打通了,里面的重建就可以加快进度。”工人看到是福建老乡,就抽空说了这么一句。    
   过了关口,越往北,被震垮的房子越多,板房也越来越密集,不断有工程车疾驶而过,越来越多福建各地的地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南安大道”、“石狮大道”、“闽西人家”、“厦门桥”……..    
   一个刚建起永住性住房的村子,村口的大石上还刻着“感恩福建”四个字。     
  纪行线路     
  线路一     
  成都-都江堰-唐家山-映秀-汶川-理县-茂县-(黑水-马尔康-小金)-卧龙-映秀     
  线路二   
   彭州-什邡-德阳-绵竹-绵阳-北川-青川-(经茂县)—汶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