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看江苏“国字号”外贸如何破题

2009-5-5 0:2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有外贸是江苏外贸的鲜明特点,更是一大亮点。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江苏外贸这个“国有板块”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近日,江苏省国资委召集主要国有外贸企业的老总,共同探求如何破解难题。
  抓住市场这根“生命线”
  订单是企业的生命。拓展市场集聚订单,成为外贸老总们的最大兴奋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及地区影响相对较小,亚、非、拉美地区潜在市场有需求。”江苏海外集团董事长杨大伟认为,今后3年我国将在非洲建立3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提供大量优惠贷款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这恰恰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该公司已相机而动,在实地考察中看到了非洲地区的市场潜力。比如,风能—光能一体化小区建设项目就蕴藏着新能源、新科技的巨大商机,他们正为争抢这个市场先机而努力。
  “保客户就是保自己”。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总经理黄旭芒表示,为了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即便是微利的订单也在积极争取。最近,公司正尝试在整合供应链中寻找商机,与日本一家上市公司合资建设常州金坛梦岛物流基地,今年出口将达5000万美元,利润超千万元。与此同时,努力在扩大内需中有所作为,成功获得泰州大桥、崇启大桥、长江四桥、过江隧道等工程的钢材供应资格。
  在调整市场结构中开拓新市场。江苏开元集团副总裁蒋金华说,一季度,公司在欧盟、亚洲等传统市场有所下降情况下,重点开拓拉美、非洲、中东以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结果对南美洲出口增长18.57%、对非洲出口增长30.46%。
  靠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
  就在外贸企业普遍感到寒冬来临之际,江苏弘业国际集团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同比却分别增长39.43%和67.11%,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业绩。董事长刘绥芝“揭秘”说,这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持续增加。以船舶为例,前三月出口占了出口额的59.52%。“现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持续增加是相当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同样,在恶劣环境中不进行改革创新,仍有可能在危机巨浪中翻船。”
  “一链两翼”是江苏丝绸集团战略调整的重点。该集团总裁张道文说,他们正以苏豪蚕种、蚕业科技、生物材料等项目公司为平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使产品尽早走向市场。以多肽制药项目扩能为契机,推进自主创新步伐。集团下属苏豪逸明制药已稳居国内多肽原料药生产龙头企业地位,正在向多肽成品药发展。品牌建设也是重点,在加强苏豪品牌管理的同时,公司成为法国两家知名品牌的国内推广合作伙伴。“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公司传统外贸形态的嬗变已经展开。”
  成套设备出口让江苏海外集团有了市场竞争主动权,一季度出口增长37%,占了集团总出口的30%。这项从技术开始的业务,合作层次正不断提升。在印度市场,通过和当地著名的GFL等公司合作,年产6000吨四氟乙烯和年产5500吨聚四氟乙烯项目顺利推进,而且都是技术转让—设计—供应—服务的一揽子业务。公司还向孟加拉国ASM、印度DCL、MOL等公司出口了氯碱项目整流系统,打破了国际电气巨头ABB在南亚地区的垄断地位。
  筑起坚固的风险“防火墙”
  金融危机放大了外贸风险。借机压价、延期付款、悔单、撤单,一些客户的种种非常规“出牌”,让众多外贸企业措手不及。应对危机,必须精心构建更加坚固的风险“防火墙”。
  开元集团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规定由公司统一管理银行开征额度,由公司统一与仓库签订仓储保管协议,确保货物存放指定仓库,确保收到全额货款后方能提货。同时明确,单笔业务或同一客户业务合同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10%的,单笔业务超过500万美元的,必须向集团报备,集团进行加强跟踪、检查和督办。
  中江公司用全球视野防控风险,及时了解金融危机最新动态,加强对国际市场分析预测。该公司副总裁卜振扬说,在操作层面上,他们加强了投标、报价环节和商务活动的全程风险控制,对境外项目信息精心筛选,特别对大中型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紧盯不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