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港三城”:引领三门迈进滨海经济新时代

2009-5-31 20: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曾经,它们是3条似乎难以逾越的“天堑”:浦坝港、健跳港、海游港将狭长的三门东部沿海切成四截。   港,阻断了交通,也阻断了无数人致富的梦想!
  短短几年间,这片工业“空白区”却成了三门经济的“主战场”——荒滩上崛起工业新城,临港产业风生水起,海洋经济方兴未艾。
  港,是载体,也是发展的引擎。
  从昔日的望洋兴叹到如今的借港生财,变劣势为优势,三门下的是哪出妙棋?
  三门县委书记李浩给出的答案是:三门这几年的变化、发展和腾飞,靠的是强势推进“三港三城”战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把三门从山沟推向海洋,迈进滨海经济新时代。
  工业布局的重新谋划
  初夏时节,浦坝港北岸的三门沿海工业城,这个当年创造“三门速度”的地方,如今依旧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生产场面。年初以来,100多家在建企业中又有10多家逆势而上,投产企业增加至30多家,预计下半年还会有近20家企业投产,整个沿海工业城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从地理位置看,沿海工业城偏隅于三门南端一个半岛尖上。因处于交通末梢,当地人戏称为“三门好望角”。
  “2004年11月22日,是值得三门人铭记的日子。因为从那天开始,沿海工业城建设揭开了序幕。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台州南部企业蜂拥而来。而最吸引他们的,一是即批即用的工业用地,二是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复线把沿海工业城推向了发展的前沿。”县发改委副主任胡伟明回忆说。
  沿海工业城的发展是三门工业从山谷沿路到滨海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0年以前,三门工业是典型的“山谷沿路”经济,内陆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90%以上。从打造高枧——珠岙“橡胶工业走廊”到县城的东扩西拓,再到“工业南下”健跳港,三门一直在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200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土地成为台州南部发达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恰恰是这一点,给三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这一机遇体现在三门拥有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等5个港口,227公里海岸线,122个岛屿,80余万亩浅海滩涂,500余平方公里海域,还有浦坝港北岸万余亩可以即批即用的废盐田。
  海洋就是空间,港口就是通道。在台州南北协作战略的推波助澜下,三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2005年春天,三门县正式提出“三港三城”战略:开发浦坝港,建设沿海工业城;开发健跳港,建设华东电力城;开发海游港,建设滨海新城。
  “三港三城”的提出,使发展滨海经济的思路豁然开朗。随着港口岸线利用、产业布局等一系列规划修编和海洋功能区划调整,滨海产业发展的布局和导向更加清晰了。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城镇集聚齐头并进,海岸、港口、近海多层次开发,一条“港城互动”的沿海产业带,从规划走向现实。
  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
  “三港三城”的不断丰满过程,是一个由点到线、由块到带的过程,也是做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
  三门的传统支柱产业虽然集中在甬临线、珠游溪一带,但正在逐步向海游港两侧延伸。几年来,三门工业经济在快速增量的同时,对产业品牌、规模、质量的提高都做了许多努力——
  规模化发展橡胶行业,提出了“百亿元橡胶产业带”计划,打造“中国胶带城”,在县城西区集聚的橡胶龙头企业不断研发出更多的拳头产品。
  标准化提升机电行业,以三变科技为代表的多家机电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实现了“二次创业”。
  品牌化做精工艺品行业,建设工艺品特色园区,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旨在做精、做大、做强产业品牌。
  皇帝女儿不愁嫁。“三港三城”宽广的平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吸引了一批批企业,使得三门更有底气提高门槛,变项目招商选资为产业招商选资,在选择三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同时,重点选择大项目和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的优质项目。  
  炼钢车间,热气腾腾;炼钢炉里,火花四溅。位于健跳镇的中国东南特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生文告诉我们:“目前公司平均日产600吨钢锭,开足马力将有30万吨的年产量。”
  作为台州港的组合港区,环健跳港区域的船舶制造、机电、金属冶炼、汽摩配等临港型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健跳镇镇长金圣善介绍,健跳目前在建的大型船舶达到22艘,总吨位62万吨,占到了全县的大部分;永源汽车有限公司新研发的A380车型产销两旺,预计全年生产1万辆。
  从全县看,三门造船业蓬勃发展:短短两年时间里,造船企业从4家迅速增至28家,累计投资达27.58亿元,平均每家将近1亿元,今年计划总投资近20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6亿元。电力产业潜力巨大: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浙能台州电厂“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审查。以蛇蟠岛为代表的滨海旅游业渐成特色:蛇蟠景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石窗文化博览园对外开放,星级洞窟宾馆和环岛公路正在兴建。
  显然,滨海经济正成为三门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性投入、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跨过海游港,站在水岙门桥头,眼前就是滨海新城首期商住项目“君临城邦”施工现场,这个占据入城口、面积达530多亩的大项目,商业街部分已建起了三层。不远处,首批进场的几家企业正在施工,塔吊林立,人来车往,不时传来打桩机阵阵有力的撞击声。
  据介绍,滨海新城首批入园的12家企业已有部分开工建设,1至4月完成投入7500万元,预计全年有3家企业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完成投入2亿元以上。
  从2005年底晏站涂围垦合龙至今,首期5年投入10亿元,建成13.5平方公里启动区块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滨海新城正逐渐由平面走向立体。
  规划中,这个32平方公里的新城将作为三门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并理所当然地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滨海城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假以时日,一座半岛式生态滨海城市将闪耀在浙江东部沿海。
  随着沿海大通道的规划建设和该县6个沿海乡镇列入我省总体功能区划的重点开发区,滨海新城、华东电力城、沿海工业城的宏伟蓝图开始一步步走向现实——
  蛇蟠岛景区和六敖北塘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将成为滨海新城优美的前庭;核电建设工人大量集聚,健跳渔港码头通过验收,核电移民等小区相继上马,港口外延和健跳潮汐电站前期工作即将启动;110KV沿赤变电所即将运营,农贸综合市场、沿海供水工程进展顺利,浦坝大桥建成后,与台州南部地区联系更加紧密……
  “三港三城”建设,正逐步形成以滨海新城为龙头、以华东电力城为引擎、以沿海工业城为支撑的县域发展格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