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不能“惟数量论”

2009-5-2 23: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枭冬
    4月28日,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落下了帷幕。这次展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因中国汽车市场风景独好而备受瞩目。而车展上风头最劲的并非价值千万元的 “豪车”,倒是悄然崛起的自主品牌吸引了更多目光。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车展推出的多款新车中,自主品牌几乎占据 “半壁江山”。
    这无疑是件令人欢欣雀跃的事。本届车展上,自主品牌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样的场景相较于之前任何一届国内大型车展都是不多见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来高速发展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彰显着中国汽车企业征战世界的动力和决心。
    对于自主品牌在本届车展上的“风生水起”,业界都感到十分振奋。但笔者却想在这里提醒一下:莫让自主品牌陷入 “惟数量论”的怪圈。因为回顾之前的北京或上海国际车展,国内企业似乎也曾有过如此这般的“厚积薄发”。多款自主品牌车型集中亮相,让人不仅以为车企在以此为卖点吸引眼球,一些概念车日后迟迟没有 “下文”更似在印证这一点。
    当然,笔者希望这样的担心或猜疑只是庸人自扰,抑或是多此一举。但是,在自主品牌光耀上海国际车展的同时,我们也相信,善意地提醒好过一味地吹捧。本届车展自主品牌车企推出的新车数量之多,令人惊羡。可车展上风光无限的很多新车,日后能否如期推向市场,则让很多 “看客”心里没底。在此,我们希望自主品牌车企能够再接再厉,在拿出更多新车型之际,面对新品牌和新产品,再踏实一点,务实一点,把品牌、产品做强做大,而非昙花一现,以“新”夺人。
    对于此次参展的诸多自主品牌车企,无论是长城、吉利还是奇瑞,似乎都在进行品牌差异化建设,以提升品牌形象,车企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多品牌的市场策略,但多品牌不好驾驭也是一个事实。君不见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通用、福特等国际汽车巨头都在忙着出售品牌进行瘦身吗?所以,任何战略制定还是该三思而行。
    笔者在此只想建议众多车企,不能把多品牌策略看成水到渠成的简单差事,这实际上会有很大风险。品牌之间的内耗,零部件采购的成本控制,都不是一两下就能打发的难题。还有每一个品牌的服务质量和核心技术,如何打磨出自己的特色,并赢得口碑,这背后的功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愿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漫漫长路,谨慎求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