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带飘落山水间 陇南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

2009-5-19 12: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初夏,不论在武都区米仓山上,还是文县高楼山下,到处是群众抡锤扬掀,垒石砌坎,挖土填方,修公路的情景,大家个个汗流浃背,干得热火朝天。这是近年来,该市改变当地群众行路难,开展农村公路大建设的缩影。“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就是古人对陇南“行路难”的逼真写照。有人说,陇南的距离不是用公里丈量的,而是用时间丈量的。原因是这里大多数是山路,而这山路中,有两座山最让人头疼。一座叫高楼山、一座叫米仓山。文县距离武都只有100多公里路程,可从文县坐县际班车到武都,却要整整跑五六个小时。这五六个小时,几乎一半的时间要花在高楼山上。于是长久以来,文县人的油盐酱醋多从四川运进,大多数文县人兜里的钱也都花在了四川,就连一些退休干部,也将养老之地选在了四川的绵阳和广元。 
  位于武都境内的米仓山将陇南分成南北两半。最远的两当和礼县,普通车辆都要跑上六个小时。就距离武都最近的康县,也要行车三个多小时。因此,陇南北片六县的商贸流通分别集中在天水、宝鸡和汉中。就南片三县区而言,宕昌人购物在兰州,文县人消费在四川。单从商贸流通来看,作为陇南市政府所在地的武都区,就成了只有武都人买武都货的“孤岛”。 
  两座大山切断了陇南商贸往来和情感交流的命脉,从而严重阻碍和制约了陇南的发展。 
  另外,由于陇南财政困难,农村公路养护严重滞后,目前全市近万公里农村公路,普遍缺乏养护资金,长期失养,稍遇灾害就形成“有路难行”,甚至是“无路可走”的状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陇南行路难”这一大难题,近两年来,陇南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仅2008年,全市在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54项4648.2公里。 
  通乡通村公路的建成,使许多以前仅能人背畜驮的现状成为历史,缓解了长期制约陇南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题,使得沿线“三农”经济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去年以来,该市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把交通建设作为打破陇南发展的“瓶颈”来抓。 
  据陇南市交通局陈荣局长介绍,今年,该市已列入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下达陇南市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项目11项1083公里,35.26亿元,农村公路恢复重建804条5482.5公里,危旧桥梁加固维修和重建36座1530.6延米。今年要建设农村公路589项3196公里,其中新建通乡油路45条1064公里,新建通村公路544条2131.5公里。投资1.18亿元,新建便民桥106座,解决56个乡镇328个行政村40.86万人的过河难题。同时新建乡镇汽车站21个、行政村候车点300个,切实解决山区群众乘车难出行难问题。 
  预计到今年年底,陇南通油路的乡镇将达到136个,通公路的行政村将达到3053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陇南的发展环境。 
  可以预见,用不了一年时间,一条条乡村公路像银色的缎带将飘落在山水之间,穿梭在田野和森林中,装点着充满希望的陇南大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