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举措优化集疏运体系

2009-5-18 17: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优化集疏运体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是继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通道,尤其要重视铁路建设、内河航道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动海铁联运、江海直达和“水水中转”。
公路运输比例过高铁路水路存在制约
“上海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强大的经济腹地的支持,但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上还有失均衡。”黄融介绍说,目前上海港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方式按照吞吐量计算,比例依次为62.5∶37.1∶0.4,而鹿特丹为49∶45∶6。显然上海的公路运输比例相对过高,这虽然与上海港的箱源腹地主要在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关系,但更与铁路、水路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关。铁路存在设施运能不足、与港口没有紧密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水路主要是由于长江和沿海的适航条件不同,内河船舶不能直达洋山,需在外高桥换“穿梭巴士”倒驳,影响了航运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完善港口结构布局两大港区相互补充
黄融透露,优化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上海有六方面的措施。首先要统筹规划,发挥区域整体优势,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编制完善和组织实施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专项规划。
其次要完善上海港口结构与布局,在集装箱运输上形成洋山、外高桥两大港区相互补充的格局,增强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建成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时有序推进黄浦江沿岸港区的功能调整和专用码头的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国际邮轮母港。
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浦东铁路连通江浙
黄融介绍说,针对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不同的发展状况,上海也将采取相应举措加以优化完善。水路方面要大力发展水水中转,降低运输成本,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江海直达比例,形成与苏浙对接的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
公路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运输通道,完善路网系统。规划研究形成连通江浙的公路集装箱运输专用通道;继续推进崇明越江工程(A14)、浦东机场高速公路(A15)、沪苏高速公路(A16),以及沪杭高速公路(A8)拓宽工程;加快推进长江路隧道及配套路网建设,研究建设A30沿江通道。
铁路方面要加快建设,促进海铁联运,推进沪通铁路及沪通铁路外高桥港区支线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沪乍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实现浦东铁路与江浙两省铁路沟通,开展洋山港区铁路上岛研究。此外,上海还将加快航空枢纽建设。黄融表示:“要争取空港综合保税区政策尽早落地,进一步促进和确立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货运枢纽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