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方案近日将论证:保税区离杭州越来越近了

2009-5-14 11: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位于杭州市东南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前年年末,其旅客吞吐量就突破1000万大关,在全国民用机场中排名跃居第八。然而滚滚人流却掩饰不住其货运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宁波北仑海港南北“夹击”,杭州港口经济急于谋求一种新的突破。

  早在去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北仑的“海港经济”一时风生水起,当时记者曾采访杭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吴九奇,他表示杭州将与宁波错位发展,重攻以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为主的“空港经济”。时隔一年,记者了解到,为了在未来的经济博弈中占据优势,杭州一直在为建立一个“综合保税区”的目标默默努力着。

  如今,杭州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杭州保税物流中心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在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开始了,我们争取在明年年初能建成杭州保税物流中心。”杭州市空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保税区的规划方案目前已形成初稿,近日就将论证,这一切都将为杭州申报综合保税区奠定基础。

  到萧山机场只需半小时,到上海空港要三小时舍近求远,多少企业叹苦经 

  杭州为什么要建综合保税区?可以先看一个例子。位于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东芝公司,2007年进出口货物5300吨,价值12.88亿美元,到萧山机场只需半小时路程,到上海空港则需三小时左右。但正是由于杭州没有空港保税区,有88%的货物只能舍近求远,从上海空港进出,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物流成本。

  浙江省是资源小省,却是加工制造和对外贸易大省,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物流循环开放性特征明显。就是因为航空货物进出口过度依赖上海口岸,跨地区大通关体系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制造企业进出口的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

  如果设立综合保税区,有利于建立合理、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有效降低外向型企业物流成本,加快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那时候,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杭投资。”

  力争明年初建成保税物流中心离综合保税区只差一步

  “杭州空港经济区启动区块(即综合保税区规划范围)的建设今年将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记者在杭州空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工作计划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据工作人员说,杭州下决心向综合保税区冲刺是在去年5月国家调研组来杭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准备,杭州在2009年准备拿出初步成果。

  按照“一次规划,分段建设”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先行建设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保),第二步再进行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申报。

  目前,杭州综合保税区的规划方案已形成初稿,近日就将论证。据透露,规划位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西北侧、滨江二路南侧红山区域,与机场西货运区相呼应,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包括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分拨配送、国际贸易及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内设出口加工区、航空货物储运区、进出口货物展示贸易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功能区块。

  其中,国务院已经批复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在杭州空港经济区移址建设,该中心面积为1344亩,力争在明年年初建成。

  对杭州人来说,大量企业的入驻将带来众多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就业难问题。

  附件

  综合保税区是指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是国内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与保税(仓库)区相比(自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起,我国现有15个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这将有力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迄今为止,国家仅批复同意设立五个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