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造船困局中突围谋求转型升级

2009-5-12 23: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边是塔吊高耸,工人干劲十足,部分船企订单已排至2012年;一边则是船台冷清,“烂尾船’旧益增多,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负责人夏蕴日前表示,宁波造船企业越来越多感受到了经济危机中“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就此沉沦还是转型升级?对宁波造船业而言,这是一场对智慧和实力的双重考验。
船企突围困境
面对困境,宁波船企纷纷行动起来。春节过后,象山县各船舶制造企业全部开工,满负荷生产。鹤浦、石浦打鼓峙、涂茨等三大船舶制造基地新开工和在建船舶数量达33艘,总吨位接近40万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船舶制造质量和档次,是象山船舶制造业成功突围的有效途径。”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说。面对危机,象山船舶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向高端突围。去年以来,该县船舶企业投人30亿元改进技术装备。“新乐”、“振宇”、“东红”等一些重点企业逐步采用先进的分段建造模式,积极配备200吨、 300吨龙门吊和数控切割机等先进设备,有效提高了船舶建造综合水平。

目前,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在承接新船订单指标上已跻身世界造船企业 30强和全国10强行列。据了解,目前该公司订单已排至 2012年,而且,手持订单中海洋工程船订单量居同类型船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其实,早在几年前,处于船市旺季中的浙江造船公司就通过细分市场,把竞争目标瞄准了当时被欧美、新加坡等垄断的海洋工程船建造市场。 2007年初,该公司投资14亿元建造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产线,可同时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今年2月,该公司第一艘海洋工程船交付,船台周期和码头周期均刷新了同类型船舶纪录。今年该公司计划交船28艘,完成产值60亿元。其中,一季度该公司产值达14.07亿元,逆势迎来“开门红”。“危机带来了挑战,我们的竞争力也因此而增强了。”浙江造船公司总经理金德军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根据市场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提高材料利用率等各项节约措施,从细节着手降本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正是战胜危机之道。”
转型升级在即
诚然,宁波船企目前交出的这份成绩单着实不菲。然而,民营船企规模小,管理方式家族化,专业人才缺乏,资金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低,造船工艺落后,在船市低迷的背景下,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宁波船舶工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 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 后,宁波市发改委立刻召集该市较大规模船企的负责人,商讨对船舶产业扶优扶强、优化结构、合理分布、持久发展的应对之计。

“《 振兴规划 》 目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要落实到位,必须有强制性措施保障,比如淘汰老龄船。”宁波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高涛说。高涛认为,船厂“户口”也是政府应该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宁波市目前有 70 %的船厂没有经过政府的立项,也就是说,许多船厂还是“黑户”,这些船厂在《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实施后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令人担忧。

“政府的引导支持很关键。要作好对船舶产业结构和区域的规划,如按船舶种类及吨位大小、修理和建造、船用产品、船舶技术服务、地域分布等去合理规划。”夏蕴建议。

“为企业创造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还要改善审批的环节。”夏蕴说,“过去办船厂要跑 10 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分头开评审会,跑了大半年还没有头绪。有的船厂怕麻烦,干脆先开工再说,由此导致了市场紊乱。”

业内人士指出,船企要想熬过金融危机,实现转型升级,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除政府的支持力度外,与船企自身的应变能力密切相关。

“企业自身的努力最关键。要改变观念,了解市场,放远眼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苦练内功,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夏蕴说。

    事实上,嗅觉灵敏的船企已经在未雨绸缪。东方船厂宣称,将投资2亿元,用以改造硬件、建造码头、招揽高素质人才。象山县制造的船舶开始从散货船、集装箱船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延伸发展,这些都成为宁波造船业向新目标进发的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