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为何久拖不决?

2009-5-11 23: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 近日,矿业巨头力拓表示将拒绝中国钢铁企业提出的铁矿石降价40%以上的要求,而其他几大国际供应方也表示,对中方的降价要求不会妥协。不仅如此,他们还坚持之前提出并倡导的指数定价。而中钢协也回应表示,力拓采取的这个老招数今年已经没法发挥作用了。今年钢铁行业不景气,全球钢厂都在大幅减产,铁矿石滞销,铁矿石市场是买方市场,买方才是上帝。在这种供求形势下,力拓 “嘴硬”是没有用的。
    虽然谈判双方都承认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应该下降,但究竟应该降多少则是个问题。除降幅上存在分歧外,买卖双方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由谁来达成首发价格也是个问题。这种种矛盾使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局面格外混乱,也格外引人注目。
每日经济新闻
必和必拓力推指数定价
    企图将风险转嫁
    知情人士认为,其实必和必拓此前就已对长协价失去兴趣, “谈不下来或许正中其下怀。”该人士称,必和必拓一直提倡指数定价,如果长期协议价格取消,正符合其按照市场定价之本意。
    按惯例铁矿石谈判一般在4月1日结束,但今年谈判却一再延迟。分析人士认为,导致今年谈判延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2008年度铁矿石谈判中,传统基准定价机制的多个原则被打破,因此今年需要对定价机制进行讨论。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必和必拓建议的指数定价方式,供需双方签订铁矿石采购合同时并不确定价格,最后执行的价格是按照货物到港前5个工作日的指数平均价格来定;指数定价是到岸价,包括海运费。必和必拓力推指数定价的理由是这种定价方式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因此更加合理。
    但是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中方反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表示,中国不能接受指数定价方式,因为指数定价实质上意味着钢厂向铁矿石出口商承诺了长期采购数量,却不能获得一个确定的价格。如此一来,进口铁矿石的钢厂就承担了一切市场风险。
证券之星
供需双方打开心理战
    “现在用终止合约来要挟,等到卖不出去时,会打破脑袋来想办法让我们买矿。”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认为,力拓的这个表态只是 “吓唬中小钢企”,但 “拖是没有用的”。单尚华称,现在进口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已经低于我们要求的长协矿价格,因此拖延谈判只会让澳洲矿企损失更多。
    此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也表态,如降幅没有达到我方要求,即使别的谈判方达成首发价格,中方也不会接受。
    业内知名分析人士徐向春认为, “力拓通过非正式渠道放出风声,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向谈判施加压力”。
    徐向春同时表示,长远来看, “谈崩了”对中国钢企和矿业巨头都不是好消息。中国钢企失去了长协矿稳定供应的保障,国产铁矿石的品位、质量都不足以与进口矿匹敌;而力拓等矿企会出现更大的销售风险。
中国证券网
买卖双方内部都存在分歧
    铁矿石买卖双方固然存在利益冲突,买方阵营与卖方阵营内部同样存在利益分歧。
    中国与欧洲、日本等都属于铁矿石进口方,但欧洲、日本不少大型钢厂参股境外矿山企业,在铁矿石价格上涨时,虽然它们作为买方要蒙受损失,但可以作为股东分得一部分红利。中国企业现在也开始收购或参股一些境外矿山,按照最新的市场进展,中国2010年的权益矿资源量相比进口铁矿石总量的比例将超过20%,但仍远低于欧洲与日本权益矿占比60%的比例。
    铁矿石现货价往往比长协价高不少,当前现货与长协倒挂是罕见的例外。但在中国国内,只有百余家企业有进口长协矿的资质,而中国大小钢厂就有1200家左右。大量中小钢厂买不到长协矿,只能购买现货矿或者以现货价购买大钢厂倒卖的长协矿。由于中小钢厂只买现货矿,它们反而希望长协矿价格更高一点,这样它们可以与大钢厂更公平地竞争。虽然今年2月中钢协通过了 《钢铁行业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自律公约》,禁止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倒卖长协矿,只准收取少量的代理费,但公约能否得到很好的执行,依然是一个问题。
    而卖方阵营内,巴西淡水河谷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之间也存在利益分歧。由于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远高于澳大利亚到中国,淡水河谷对必和必拓本次谈判之初力推的指数定价模式不感兴趣,因为这种指数定价模式不利于进口商规避海运费市场风险,从而也就不利于淡水河谷稳定市场份额。
    鉴于当前惨淡的市场形势,澳大利亚方面则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此外,印度Essel矿业工业公司日前表示,目前印度正在与中国钢企洽谈铁矿石长期协议。此前印度一向对中国出口铁矿石采取现货贸易形式,印矿改变贸易形式将使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形势更加复杂。 (冯晶整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