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建设中的京沪高铁
2009-5-10 12: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王若懿
在京沪铁路开建一周年之际,记者从铁道部获悉,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在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随着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京沪高铁向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挺进,将对中国实现铁路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打响建设攻坚战
京沪高铁自开建以来,工程进展顺利。铁道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线上场人员达13.6万人,到场机械设备2.5万台 (套),开工里程达1308公里,占设计正线里程的99%;永久性征地完成56065亩;完成投资668亿元;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黄河特大桥、淮河特大桥等一大批重点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
由于各项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京沪高铁工程在今年打响了攻坚战。记者了解到,铁道部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线路基施工,年内完成全部桥梁下部工程,98%制梁工程、90%以上架梁施工、50%的站房建设,贯通全线所有隧道,开始铺设无砟轨道,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实现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钢梁架设主跨合龙,加快推进黄河大桥、淮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土建投资500亿元。 “攻坚战的开展,意味着京沪高铁向世界一流高铁的目标更进一步。”谈及此,参建者言语之间难掩兴奋。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成功运营,开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旅程,也为日后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样本和技术参考。此次,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便是借鉴了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技术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并且,工作人员积极对科研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确保科研成果得到及时转化应用。
据了解,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已经开展了44项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其中桥梁桩基试验、路基CFG桩复合地基试验和桥梁桩基后注浆试验,已取得成果并在全线推广应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组织了多项科研攻关,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性能良好的Q420qE新钢种,采用了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的三片主桁结构和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研发了支承反力18000吨的球形桥梁支座和1000毫米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梁端伸缩装置,保证了特大跨度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桥梁建设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升级管理系统
开工建设一年来,京沪高铁的建设者对工程建设一丝不苟,并且全面升级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有序推进。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始终坚持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 ‘六位一体’控制。”铁道部有关人士介绍说。参建者们充分发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实施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为内容的现场标准化管理。先后制定完善了20多个行政管理制度、30多个建设管理办法,10多个施工细则和70多个作业指导书,全面规范了现场管理。大力推行 “架子队”管理模式,强力推进劳务用工规范管理。强力推行绩效管理,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逐层逐项分解落实到基层,量化工作内容,明确评价标准,强化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以岗位工作的全面落实确保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此外,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进一步优化梁场、无砟轨道轨枕板场布局和桥路设置,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大力推广尾砂、灰渣等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节约了大量地材。优化全线涵洞设置和设计,减少了对农田的分割;在全线梁场和轨道板场建设中,采取复耕土剥离存放,确保耕地复垦;进一步优化了长江、黄河、淮河、阳澄湖等敏感水体及蚌埠龙子湖等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方案,绕避了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加强沿线城市区域施工噪声、扬尘控制和施工固体废弃物管理,大力推行文明施工,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
拉动产业发展
国家掀起铁路大规模建设之初,有关人士便预见铁路建设必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其所见,开工仅一年的京沪高铁在拉动经济发展上效果明显。
据介绍,京沪高铁全线每天消耗钢筋1万吨,水泥3.5万吨,混凝土11万立方米。从使用机械设备和拉动工业生产角度来看,目前已到场机械设备25229台 (套),除一部分是原来各单位固有的外,有相当一批是新购置的新设备,其中每一套制运梁机械设备都在四、五千万以上,全线有48个制梁厂,其需求量对拉动机械设备制造业可想而知。全线预计钢材总使用量500万吨,水泥总使用量2700万吨,总使用石料 (碎石、片石)5500万方,砂3300万方。这些地材基本上在当地就近购买,既扩大了社会劳动力的使用,又增加了沿线地方的收入,为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直接贡献。
根据测算,京沪高速铁路所需地材价值50亿元左右。铁路与相关产业投资比例为1:10,不仅可以带动沿线地方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而且拉动与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机械、电子、通信、信息、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谈及京沪高铁的意义,铁道部有关人士指出,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三角经济带,不仅使京沪通道的运输能力得到根本缓解,而且对完善路网布局,推动国内铁路科技创新,早日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促进东部地区更加繁荣,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对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